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分裂派和新现实主义 - 图文
第三次作业
——14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倪嘉良 莫云涵 杨宝益 贾肇睿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被尊称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
1864年,施蒂格里茨出生在有着一半犹太血统的德国家庭,是家中的6个孩子之一,全家于1849 年移民美国。施蒂格里茨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教育,注意文化素养以及才能的培养。1881 年,他返回德国,修读了著名教授赫尔曼?廉?沃格尔的光化学课程。自此一心投入到摄影和其他视觉艺术中来。《太阳的光芒—波拉,柏林》是 1899 年施蒂格里茨在柏林拍摄的一张照片。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摄影师对光线和摄影复制潜力着迷,以及对通
过构图来传达情感的理解。
▲施蒂格里茨,《太阳的光芒—波拉,柏林》,1889 年,银盐印相工艺。
在国外生活、学习10 年之后,施蒂格里茨具备了一名摄影师所应有的能力,并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在于推广艺术摄影,让人们认识到摄影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途径。1902年,施蒂格里茨创立摄影分离派及杂志《摄影作品》,并先后开办了 “291画廊”、“ 密友画廊”,同保罗?哈维兰、斯泰肯、马里厄斯?德?扎亚斯等人一道,唤醒美国公众和评论界对欧洲现代视觉艺术潮流的认识。1915年前后,他通过《291》杂志和现代画廊同纽约达达派运动有过短暂的接触。1890 年回到纽约后不久,施蒂格里茨转而拍摄城市场景。
▲施蒂格里茨,《终点站》,纽约,1892 年,凹版印相工艺,刊登于 1911 年第 36 期《摄影作品》杂志。
《终点站》是用4×5英寸的相机拍摄的,第一天施蒂格里茨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3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了铁轨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作品《终点站》开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摄影风格,将摄影创作由室内精雕细琢的“雅玩”,转向表现户外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那个时代,他的拍摄主题被认为并不适合艺术摄影,尽管欧洲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画家在过去 40 多年里一直也在用着相似的素材。随着他个人风格的逐渐形成,德国绘画艺术中的“世纪末”情绪、日本版画艺术、象征主义和立体派艺术,统统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施蒂格里茨的构图和风格,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就如同那个时代的再现。
▲施蒂格里茨,《下等舱》,1907年,凹版印相工艺。
1917 年,施蒂格里茨开始全身心投入摄影创作,从不同角度拍摄自己的未婚妻——画家乔治娅?奥基芙。他的人体系列——《奥基芙》就是这么一种体现了摄影家的爱情浪漫的杰作。
▲施蒂格里茨,《奥基芙》,1917年前后。
20世纪20年代早期,他拍摄了自己命名为《对等》的作品,以云朵和天空作为拍摄对象,试图传达这样一个观念,即在视觉艺术中,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在传达感情和心理状态时起着关键作用。他稍后的一个系列作品表现的是纽约的高楼大厦,他从谢尔顿酒店的房间窗户进行拍摄,通过光线和阴影的抽象形式,传达出他所感觉到的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