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材料1

论文材料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18:57

6 文化导入的方法

6.1 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使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如对历史性的课文要进行适当的文化方面的补充,补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评说、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6.2 教学中注意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很广,如礼貌与禁忌、恭维与赞扬、委婉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从而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6.3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现行大量的外语教学资料,如光盘、录像带、电视、电影,图文声兼有,为传授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加快,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取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郝瑞英,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刘莉,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的文化导入[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6). 张必刚, 夏宏钟.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10).

束定芳,庄智象.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 外语界, 1996.

何师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滁州学院学报, 2006,(8). 赵雯,基础职业英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西文化比较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综合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摘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本文拟探讨如何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运用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从而突破文化差异的隔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综合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即培养一、二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的基础课程。在《综合英语教程》(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一书的前言中编者写道:“基础英语的教材应该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1]Hall在Beyond Culture一书中曾明确指出:“人类生活中没有哪一方面是不受文化的影响,不被文化所改变的。[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象征系统,“文化又是语言最重要的土壤”。经常可见某人在与西方人士交往过程中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举止温文有礼,却常常出现交际难以为继的情况。究其根本,文化区别与文化冲突往往是导致跨文化交流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大凡综合英语的教学无不涉及文本背景知识、词汇以及句式的把握和理解,作为一名教授综合英语的教师,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粗略探讨。 1 文本背景知识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教程》(Intergrated Skills of English)是目前为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所采用的综合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注重语言技能与文化知识的相互结合,除提供了大量的交际实例外,还配备了较为详尽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其中教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为会话和课文阅读。会话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文则取材自英美原著,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英美文化色彩。

在第一部分会话的学习中,因为生词较少且句式并不繁复,对此,很多学生都感觉简单并常常一扫而过,不愿在此多花费时间。但事实是这一部分牵涉到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时,经常引导学生将这些日常会话与我们本国人的交际方式进行对比,从而增强他们对跨文化交际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例如在教授第一单元会话部分的交际功能“如何跟人打招呼(greeting)”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常用句式如“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Hi! How are you doing?”等之后,笔者尝试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总结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诸如此类的打招呼方式“你吃了吗?”“你去哪儿?”等,进而笔者向学生讲解西方人固有的自我空间“self space”意识,并假设以我们本民族的方式与迎面走来的英美国家人士打招呼“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那结果定然遭致对方的反感,使其误以为你在干涉他们的私生活,侵犯了他们的个人空间。因为与我们国家的人不同的是,西方人更看重自我空间“self space”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事实上,这样的比较不仅可以贯穿于每一单元的会话部分,还可以随时渗透在扩展练习的讲解和训练中。如一练习中曾给出这样的句式“I hope you’ve had a pleasant journey!”(迎接刚下飞机的外国友人时所说),学生也提到了我们中国人的惯用说法“一路上辛苦了!”如果译成英语来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或“Are you tired after the long journey?”对方可能误解为自己看上去“一定很疲惫。”

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往往是课文讲授的第一步,Intergrated Skills of English中的Read More和Culture Information两部分提供了详实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资料。除利用这些现有的背景资料之外,鼓励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也可作为课堂互动的有效组成。还是以第一单元课文“My First Job”为例。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6岁始为父亲经营的餐馆打工的经历以及由此得到的宝贵的人生历练并受用终身。在对课文进行解释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How do you reg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father?(你怎么看待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关系?)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parents-children and that of western one?(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与西方有何区别?)由此使学生自己作出判断并得出结论:中西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的父母和子女是典型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

常常体现为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而西方社会所奉行的平等和民主也充分表现和折射在社会小单元――家庭关系的处理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往往是对等的。 2 词汇、句法的教学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元,句子和篇章则是置于其上的上层建筑。重视词汇和句法的教学历来是综合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汉语类似,英语的许多词汇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之后,明显地带有本民族文化的烙印。作为基本单元,词汇所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尤为突出。 如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历来重视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人价值至上。例如富兰克林即为一突出代表。他们看中每一个体的价值和理想(ambition)的充分展现,并以ambitious作为对有作为、有志向的青年的赞誉之词。而中国文化更重视集体主义,重视作为集体组成的个体成员的奉献和牺牲,在我们的意识和概念中,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和ambition(野心)更多地兼具一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除此之外,一些描绘色彩和动物名称的词汇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如兰色“blue”在汉语中常与理智、智慧和冷静相联系,而在英语则是忧郁和哀婉的代名词,同时它还有淫秽、下流之意;同样,绿色“green”在英语中则暗含此人是“新手”,缺乏经验的意思。在描绘动物的词汇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狗了。西方人视狗为家庭的一员,常以“a 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的说法体现对某人的喜爱以及忠实、友好之意。而在中国,狗一词常有“看门犬”、“狗奴才”等含有蔑视成分的贬义色彩。

中西文化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英语词汇的内涵和感情意义上,还反映在英语句式和篇章的构成。在综合英语的句式讲解中,教师应绷紧文化差异这根弦,注意总结归纳,并及时反馈传授给学生。现将笔者个人在教学过程以及平日积累所做的小结列举如下,以供日后的探讨。 2.1 英语喜用客体作主语;汉语则主体/人物居多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哲学讲究以“人”为本,圣贤孔子曾如是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举贤良对策》)所以,自古以来,在国人的传统意识里,人为天地的主体。反映在汉语句子的构成上,则是以人为主语居于多数。而西方自“文艺复兴”始,则偏重理性思维,探求外部客观世界对主体的影响,故以客体作主语形成了英语句式的一典型特点。如在《综合英语教程》(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135页课文The Risks of Lift中有下列句子:“On the other hand,it is never too late to change to a healthier way of eating.”翻译成汉语“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使其变得更为健康决不为时过晚。”“There is nothing we can do to alter the genes inherited from our parents.”“我们无法改变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基因。”200页课文A Delightful Village:“From the village square a dirt track leads you down through the tall trees to the beach in a few minutes.”“你沿着一条脏兮兮的小径从山村广场一路走,穿过一片高大的林木,几分钟之内来到小溪。”

2.2 英语句式的头轻脚重;汉语句式的头重脚轻 大凡与西方人稍作接触即会发现,他们在交谈行事中喜直接,忌拐弯抹角;而与此迥异,东方人则崇尚交往的间接与含而不露。体现在英语句式的差别上,则主要是英语句式的头轻脚重和汉语句式的头重脚轻。如:“This

is a magnificent stretch of pale yellow sand,overlooked by bamboo and a few trees,which stretches away to the horizaon.”――A Delightful Village本句的句子主干极为简单,而主干的主语之后却有一过去分词短语构成的状语以及一定语从句,是一典型头轻脚重的英语句式。翻译为汉语则为“在竹林和树木的下方,一望无际的,是一片苍黄的壮丽的沙滩。”类似的例子如:“Dr.Brock was dressed in a bright red jacket,looking vaguely bohemian,as authors are supposed to look.”――The Transaction“We’ve all heard about the man who was extremely overweight,smoked 40cigarettes and drank four bottles of beer every day,got all his exercise by switching channels on the TV with the remote control,and was last heard of celebrating his 87th birthday.”――The Risks of Life因上述的示例不胜枚数,笔者也不再一一赘述。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因这一区别较为明显,所以也有人称汉语为“竹竿句”,英语为“树型句”的结构[3]。

2.3 英语句子重“形相联”;汉语句子重“意相联” 所谓英语句子重“形相联”,就是英语重语法形式,各分句之间都有形式上的连接单位,或为连接词,或为短语连接。而汉语句子则偏重语义本身,多采取意义相联的方式。简而言之,前者重显性;后者重隐性。事实上,这也与西方人重理性,而国人更喜感性思维有关。如185页课文The Message Behind the Smile:“Under traditional Japanese codes of behaviour,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anger,sadness,and disgust should not be shown openly;as a result,people may end up giving a broad smile instead.”短短的一句话,出现了under、such as、and、as a result四个连接词和连接短语。

在英语的篇章结构中,用连接词和短语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而且往往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空间位置前后左右、因果逻辑或轻重程度等安排句子与句子乃至段落与段落间的结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连接词,就无法组成一篇易懂的英语文章。

但汉语句子的安排则并非如此,现随意取一汉语句子为例:“人口增加导致发展中国家人口涌向发达地区,全球有1亿人生活在自己国家之外。80年代有1000万人进入美国,非洲大陆内部移民达3500万。过多的人口使全世界8亿人口失业或从事不能维持生活的工作,成为社会动荡的引子。”

显而易见,全文无一过渡词,全靠语义的逻辑关系组成,但读来流畅自然,全无生涩之嫌。

综上所述,文化的传授尤其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应贯穿于综合英语的教学始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运用精当地道的英语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同时,正如在《综合英语教程》(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前言中编者所言“文化学习的另一个特殊意义是可以使人开拓视野,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1]。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综合英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Hall E.Beyond Culture[M].Garden City,New York,1976/77:16

[3] 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杭州下沙高教园区)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文材料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6 文化导入的方法 6.1 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使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如对历史性的课文要进行适当的文化方面的补充,补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评说、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6.2 教学中注意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很广,如礼貌与禁忌、恭维与赞扬、委婉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从而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6.3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现行大量的外语教学资料,如光盘、录像带、电视、电影,图文声兼有,为传授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英语教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