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城乡人口的变化。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促使工业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农村所占比例则在下降。故本题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9.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由此可以看出 A. 工资水平高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优势 B. 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C. 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工业革命 D. 资源丰富成为使用机器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都属于资本的优化配置,所以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资本的优化配置才推动了工业革命。
10.福特在自传中提到:生产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只要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来做,2637个可由一条腿的人来做,715个可由独手的人来做,10个可由盲人来做”。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 生产流水线显著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 C. 技术创新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相关要求 D. 福特工厂为残疾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美国的技术革命和生产革命,做题的关键是对于材料信息进行解析。材料中的信息说明T型汽车的生产工序繁多,但是大部分工序只需要人动手甚至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由此可以推知,工作的难度有所下降故选择C选项。但是无法体现出来工作量下降或者生产效率提升,故A选项错误;B选项,在材料中并未能够体现出单位时间效率提升,故错
误;D选项,材料中未涉及到福特公司大量聘用残疾人,故错误。
11.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组织都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 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C. 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 D. 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垄断性贸易公司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垄断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组建:的垄断性贸易公司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垄断公司,二者是不一样的,早期的贸易垄断公司没有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排除B项;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你在屋里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垄断组织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排除D项。
12.读图,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注:图中每组柱状图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从中可以看出
A. 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B.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 C. 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 【答案】A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26年后,美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说明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漸转移到美国,故A正确;根据题干“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在二战以后,这一说法不符合1901- 1925年间的史实,故B错误;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C错误;根据表格內容可知,1926年后,美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说明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因此不能得出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D错误。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垄断集团发展成为巨型跨国公司,为适应垄断集团对外扩张的要求,各国政府则运用政权的力量组织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规模大、耗资大、利润低而风险大的尖端科研项目。材料表明垄断 A. 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 B. 威胁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 C. 扭转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D. 推动政府对经济开始干预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为适应垄断集团对外扩张的要求,各国政府则运用政权的力量组织规模大、耗资大、利润低而风险大的尖端科研项目。”可知,这有利于增加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强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垄断集团对外扩张的要求,并未体现其对内威胁中小型企业的生存;C选项错误,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未扭转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选项错误,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据记载,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有股份制公司3942个,股份资本19500万马克,而到1900年股份制公司减为34个,股份资本却增加到43600万马克。材料现象 A. 说明德国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 B. 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发展需要 C. 反映了德国电气工业走向衰落 D. 加速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电气工业的股份制公司个数减少,而股份资本却大幅增加,这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了集中,这是垄断组织的表现,而垄断组织的产生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 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A错误;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居于世界第二位,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C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错误。
15.一战后,美国信用扩张支撑的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不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乐观情绪之上的。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据此分析,经济运行 A. 不应产生对前景较为乐观的估计 B. 应辟免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 C. 应力求生产与有能力消费的协调 D. 应尽力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可知一些无力生产和消费者走投机取巧的路数来套取贷款,造成银行倒闭等社会问题,因此材料主张经济运行应该力求生产与有能力消费的协调,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对经济的前景的估计,A错误。合理的超前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问题,而是应该协调生产和消费能力问题,D错误。
16.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历史学家指出,他可能是“运气最差”的一个美国总统,因为“大萧条”的根源基本与他无关。这里的“根源”是指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国家政治体制 C. 权力相互制衡机制 D. 国家行政职权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大萧条是指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