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版)肿节风的提取、制片及片剂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讲义
实验二 肿节风分散片的制备及片剂的质量控制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技术。 2.学会使用单冲压片机。
3. 熟悉并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两部分组成。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两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润湿剂、黏合剂
粉碎、过筛→混合 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整粒
润滑剂、崩解剂混合
混合→压片→包衣→包装 挥发性成分
三、仪器和材料
(一)仪器:烧杯,普通天平,玻璃棒,药匙,不锈钢盘子,钢筛(20、100)目,烘箱,单冲压片机,冲头(12mm或9mm),智能崩解仪、溶出度仪,片剂硬度仪等。
(二)材料:肿节风浸膏(密度1.3g/ml左右),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滑石粉,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 (一)片剂成品的制备 1.肿节风分散片的制备 [处方]
主药:肿节风浸膏 4.0g 填充剂:微晶纤维素 12.0g
崩解剂:羟丙基纤维素 5%(占干颗粒重) 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 3%(占干颗粒重)
5
润滑剂:滑石粉 4%(占干颗粒重) 黏合剂:3%羧甲基纤维素钠 适量 润湿剂:50%乙醇 适量 [制法]
按处方量准确称取肿节风浸膏、填充剂,搅拌均匀,喷洒50%乙醇适量,并加入适量黏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材。把软材置于20目筛,边小力挤压边抖动钢筛,使软材过筛成较结实的小颗粒。放于60C的烘箱中烘干,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称重,按处方量加入事先过100目筛的崩解剂、润滑剂,混合均匀,即可进行压片。 (二)片剂的质量检查
1.查阅药典“制剂规则”的片剂内容 2.外观检查 [检查法]
取所制分散片,平铺于白底板上,置于75w光源下60cm处,距离片剂30cm,以肉眼观察30秒钟。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完整光洁,色泽一致,无杂质,无异物。 3.重量差异限度的检查 [检查方法]
取药片20片,精密称重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是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1倍。 检查结果(填表) 每片重 (g) 0
总重(g) 平均片重(g) 重量差异 限度 超限的有 X片 超限1倍的有 结论 Y片 [附注]
(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中国药典》2000版) 片剂的平均重量 0.30以下 0.30或0.30以上
(2)只需要保留小数点以下两位
4.崩解时限的检查
(1)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 烧杯 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 ±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 处。
(2)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 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加挡板,启动
6
重量差异限度 ±7.5% ±5% 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3 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 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 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如果供试品黏附挡板,应另取6 片,不加挡板按上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5.硬度检查 [检查方法]
(1)指压法:取药片置中指和食指之间,以拇指用适当的力压向药片中心部,如立即分成两片,则表示硬度不够。
(2)自然坠落法:取药片10片,以1米高处平坠于2cm厚的松木板上,以碎片不超过3片为合格,否则应另取10片重新检查,本法对缺解不超过全片的1/4,不作碎片论。 (3)片剂四用测定仪:开启电源开关,检查硬度指针是否零位。将硬度盒盖打开,夹住被测药片。将倒顺开关置于“顺”的位置,拔选择开关至硬度档。硬度指针左移,压力逐渐增加,药片碎自动停机,此时的刻度值即为硬度值(kg),随后将倒顺开关拔至“倒”的位置,指针退到零位。 6分散均匀性
取肿节风分散片2片,置(20±1)℃的100ml水中,振摇3min,平行测定3份,结果分散片全部崩解并全部通过二号筛。 7.溶出度检查
(1)溶出度测定方法 : 以水为溶出介质,向溶出杯中加入800ml,加热到37±1℃,恒温,随机取样品6片,置于转篮中,转速为50r/min,在3、5、10、15、30、45min取样5ml(向溶出杯中补回等温等量的水),过0.45nm滤膜。移取2ml样品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2.3ml无水乙醇,再加2.7ml70%乙醇至12ml,加入5%亚硝酸钠2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硝酸铝溶液2ml,摇匀,放置6min,加入4%NaOH20ml,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测量。以芦丁为检测指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并计算浓度和各取样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
(2)溶出度测定 : 取肿节风分散片6片,按(1)中方法测定分散片在3、5、10、15、30、45min时的溶出度。 (3)得出溶出曲线 五、注意事项
(1) 因季节、地区不同,所加乙醇量应相应变化,也就是温度高可稍增加一些,温度低
则用醇量可稍减一些。
(2) 软材以握之成团,触之即散为度。
(3) 干颗粒一般含水量在5~8%为度,在本实验中湿颗粒烘干时间可控制在8—10分钟。 (4) 干颗粒与辅料必须充分混匀,否则压成的片剂会出现色班等现象。
(5) 压片前需先调好压力和填充,以获得符合硬度要求(4--5kg左右)的片剂。一般情况下压力与填充得根据实验的具体条件而调节,但在本实验下,压力表调到黑色指针指向7、红色指针指向19,填充表调到黑色指针指向5、红色指针指向4即可。
(6) 开始压片时先在物料斗中放人少量颗粒试压片,调慢转速(11r/min左右),观察是
7
否有裂片、粘冲、崩裂等现象发生以及重量、硬度是否符合要求。若由于颗粒水分不足而引起裂片松片现象,则可加人90%左右乙醇进行混合均匀,以增加含水量,实践证明,适当提高含水量同时增大压力,能使颗粒内部水分逸出,附着于片面,有助于片剂的成型和增加赫结力。若由于颗粒含水量太多,出现粘冲现象,则可将颗粒放人烘箱再烘干即可。
(7)在压片过程中,若出现卡住停转现象,务必按“stop”按键,然后改用摇转轮顺时针摇动,如手摇转轮感到不易转动时,不应用力硬转,应小心倒转几下,然后调节压力调节器,取出手摇轮,再按“run”按键,进行自动压片。 六、实验结果
1、制备出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肿节风分散片。
2、片剂的质量检查结果,对制得的片剂是否合格得出一个结论。 七、思考题
1.烘干颗粒时,为什么要把握颗粒的含水量最好在5~8%之间,太干和太湿对制片有什么影响?
2.崩解剂的加入法有哪三种?一般三种方法中崩解速度的快慢顺序以及溶出速率是? 3.润滑剂在制片中所起的作用? 4.压片时什么情况会导致裂片现象?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