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9 19:45:40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 (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仆古风存。”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之夜,歌声水影,美不胜..收。cuǐ璨夺目的焰火,映照着“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轮廓;梦幻灵动的展示,演绎着穿越.时空的多元文化。中国人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为世界举办这场为期184天的文明交流盛宴,让外宾惊羡,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cuǐ_________璨 轮廓_________ (2)“荟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仿照画线句,为横线处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4、请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可适当改动字词和标点,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

原句:国庆60周年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改为突出“不止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下面的文字中,选出关于“杰出人才”的一个关键词语。(2分)

一个暮气沉沉的人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一个杰出的人才,必定是充满激情的。他会时刻为自己的目标心潮澎湃,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总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忘我的崇拜和狂热,充满了无上的光荣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4分)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2分)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2分)

7、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10分)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彼众我寡,及

5而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

6歼焉。7伤,8。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不禽二毛○

9,不鼓不成列。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选自《子鱼论战》)

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注释]○

5陈:通“阵”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官名,这里指子鱼。○,指摆好阵势。○: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重复,再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峰

1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

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2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3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4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5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5、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6、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17、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18、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9分)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

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 (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