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1月第二期A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可以知,中明太祖时,
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尽管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没有说明其职责;仁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并没有说内阁大臣变成宰相;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内阁和六部的关系;而成祖时,“简翰林院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2.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A 夏商周以来不是官僚政治,由于当时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所以应该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应
该是从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最终取代了贵族政治,所以A的说法正好与史实相反,故是错误的说法。 故选: 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②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④元朝设中书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材料中“皇室的权”、“政府的权”实际上反映的是君相之间的关系: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
被削弱。材料中的②③是反映君相关系,而①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④中元朝设中书一省,导致相权膨胀,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 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8.唐末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政治中心南移 B.变法更符合南方人的利益
C.南方士林风气更加的激进和开明 D.宰相王安石大力提拔同乡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材料分析的是南方人被采用的增加的情况,这同样反映出在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的北
方的经济因素,和教育程度也有关系,但是和好处和支持没有多大关系,所有正确的是C项,其他错误。 故选: 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史结论。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7.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
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避讳的种类繁多、方法多样,并在
发展中逐渐融入古代社会的统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尊卑等级,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故排除A、B、D三项 故选: 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6.历史学家葛兆光在《宅慈中国》一书中有如下论述:唐人有“海纳百川”的“天下共主”的气度,把自己家门大开着,任外族人把中国书籍随意抄回去,并不觉得这就泄露了国家机密。及至宋代,汉族对强大外敌普遍的焦虑和紧张,使这种文化馈赠就有了限制,朝廷不允许中国书籍随意流出,尤其贩卖“禁书、阴阳、历算、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给“外人”是要判刑的。对于中国思想史上这一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宋代文化风气相比唐代变得内向 B.宋朝人的国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C.宋代的边疆危机是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D.宋朝的文化政策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渊源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D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
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据此可以判断,宋朝的文化政策并非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渊源。 故选: 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5.地区建制沿革和机构的设置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以下是江西地区部分时期建制或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豫章郡——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江西巡抚”,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朝——唐朝——宋朝——明朝 B.秦朝——唐朝——元朝——明朝 C.汉朝——唐朝——宋朝——清朝 D.汉朝——元朝——明朝——清朝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对应的是“豫章郡”; 唐开元中以江南道分置,设
立江南西道;以后宋代沿用唐朝江南东路,两浙路、江南西路的称谓;清朝设置巡抚。 故选: 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 有学者认为,中国
人的政府是最早采用官僚体制的政府,其理由乃是官僚体制必须依赖任人唯贤的理想和制度。下列古代思想或制度设计中,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儒学积极入世思想 B.对知识分子的培养 C.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D.考试的观念与制度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D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官僚体制必须依赖任人唯贤”,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中国古代选官
制度自隋唐之后实行科举制,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考试的观念与制度最能证明这一观点。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
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 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 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A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求仕的标准
是“孝廉”。根据所知知识可以判断, 在汉代察举常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时期,武帝下诏,“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东汉沿用这一制度。 故选: 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26.A2 H1 H2 O2(12分)学习历史,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很重要。这是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
(1)请你依据他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6分)
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 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 1.生产新变化 (1) 农业:新农作物引进 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 2.商品经济的发达: (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 (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 (3) ① (4) ② (5) ③ 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手工业: ④ (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 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 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 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 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 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 ⑤ 政治: ⑥ 二.伊斯兰文明的扩展
(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 【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 答案:
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 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 1.生产新变化
(1) 农业:新农作物引进 农业种植技术
(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 2.商品经济的发达:
(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 (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 (3)农业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 (4)巨大的商业资本活跃 (5)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6)钱庄、票号等金融业务机构出现 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手工业: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矿冶业 (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
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 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 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
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 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工商皆本
政治:限制君权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
示例1:专制主义的统治应该抽出来,是中国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造成国人民主民权意识的缺失,不符合工业文明发展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趋势。
示例2:应增加第8条,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气象或科技领域里的西学东渐,理由略。 解析:(1)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准确把握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结合明清之际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依据作者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2)为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和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删掉第4条“专制主义的统治”,理由是明清君主专制强化不符合工业文明发展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趋势。也可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增加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气象或科技领域里的西学东渐等相关史实。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0)】12.国家对低价药价格管理开出“新处方”的经济依据是
①行政手段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③经济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A2 D1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市场配置资源。
【答案】D解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根据价格涨落、供求关系的变化灵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②说法正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价格过低,生产者无利可图,生产规模缩小,不利于企业经营和满足人们的需要,④说法正确;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①③说法错误。该题选D。
【思路点拨】该题需要准确区分市场配置资源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根据材料内容对选项加以理解、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01410)】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 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 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
【答案】B解析:科举制是依靠考试成绩选官,故A、C和D均错误;科举制是公开选拔人才,平等竞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