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美小学美术四上《第20课: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word教案(8)
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哈拉海中心小学 王艳
主题:阳刻和阴刻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所属学科:美术
情境:剪纸是中国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具
特色的剪纸艺术。因此,这也是一节与乡土教育资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师课挖掘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过去,剪纸被用作祭祀祖先或神仙的贡品装饰。当今,剪纸多用于装饰,特别是逢年过节,剪纸就点缀于墙壁、门窗、各种公共场所,用来渲染节日气氛。
任务:
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分辨阴刻、阳刻的特点。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的剪纸创作。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艺术形式特点,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用阳刻和阴刻完成简单的剪纸创作。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如果只是理论上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区别,更难说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对比阴刻、阳刻作品,了解各自特征。让学生自己体验,以促进学生更明确阴刻、阳刻的不同之处。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师活动:
1、课前布置教室,悬挂、粘贴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播放一曲轻快的民乐,营造欢乐喜庆的艺术氛围。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进入教室的感受,引出课题。 (二)学生活动: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
1、学生走进美术教室感受。
2、小组讨论,发表见解。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剪纸艺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三)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民间剪纸,体验其艺术感染力。 二、自主学习;
(一) 教师活动:
出示思考题。帮助学生了解剪纸的题材很广泛。它的用途表现在: 1、在岁时节令和人们礼仪等民俗活动中,人们用剪纸表达理想愿望,美化环境,烘托节日气氛。
2、剪纸作为绣花的花样。 3、放录像:
民间剪纸艺人坐在炕头上剪纸及贴窗花的情境。 (二)学生活动:
思考:
1、何时何地见到过剪纸? 2、剪纸有什么用途? 3、剪纸的题材? (三)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一)教师活动: 1、发放资料袋。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2
2、启发学生思考剪纸题材及其内涵。展示鸡、鱼、生肖、福字等剪纸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理解:喜鹊登梅、金玉满堂、吉祥如意取其谐音。 (二)学生活动: 1、思考、分析
2、了解到剪纸作品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蕴涵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设计意图:
进一步了解有关剪纸艺术的表现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意识。 五、认识印刻和阳刻 (一)教师活动:
1、帮助学生呢个理解其特点:
2、阳刻以线条相连,阴刻以整体块状为主。
3、图案的装饰有月牙形、锯齿形、圆点及表现富裕的元宝、铜钱形状等。 (二)学生活动:
1、欣赏教师提供的剪纸艺术作品。
2、欣赏课本上的剪纸作品,分辨阴刻阳刻。 3、资源共享自带的资料。 4、把自己的发现画在黑板上。 (三)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六|探究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及不同区域的剪纸特点: (一)教师活动: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3
1、展示自然界老虎图片和民间剪纸老虎作品。 2、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
3、播放录像,西北地区人们在节日里打腰鼓扭秧歌的情境。 4、播放录像,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画面。 5、展示风格不同的剪纸作品。 6、讲授区域不同剪纸的风格也不同。 (二)学生活动: 1、欣赏、感受。
2、说说不同地区民俗及风土人情给人的感受。
3、思考:那些作品应该是北方地区的剪纸?那些作品应该是南方地区的剪
纸?为什么?指出剪纸作品创作在地图中的位置。 五、学生实践
(一)教师活动:
请学生用不同方法(阴刻、阳刻)进行创作。
(二)学生活动:
同学展示、同学互评。
(三)活动意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知识延伸: (一)教师活动:
展示世界现代艺术大师马蒂斯、毕加索的剪纸作品并简单的介绍。 (二)学生活动:
欣赏深刻体会到剪纸艺术的感染力。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