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刍 议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傅 伟
[摘要]本文就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并就我校目前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学校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人们常说:靠领导来管理的学校是三流的学校,靠制度来治理的学校是二流的学校,靠文化来统领的学校才是一流的学校。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要长期不断为之而努力的一个问题。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以学校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反映着一个学校长期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从不同层面看,学校文化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即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校园物质文化形态主要表现在优雅的校园、宁静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及文化设施这些校园环境中的硬件,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载体。它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步入学校的第一印象,就起始于物质文化形态之中。学生们在那里消化学术营养,增长知识;在那里与学友进行交流,学会与人相融;在那里构建文明卫生环境,提高公民素养。因此,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形态,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要求和规范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反映和体 现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没有
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内除去物质制度以外的所有的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包括观念文化、活动文化、校本课程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
(1)校风。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
(2)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从上可以看到,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认真思考并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枝江一中办学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已经发展到拥有六十多个教学班、四千余名学生的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日益提升,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是较早被认定并通过复评的省级示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
1、亮丽的校园物质文化。在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办学四十周年之际,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规划科学合理,建筑恢宏大气,传统与现代融合,东西方特色兼顾,借自然地势,融江南山水神韵,加上点缀于校园的山石、气派的宣传长廊 、别致的广场灯饰、整齐的绿化树木,悬挂于走廊上的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图片,立于道路两旁的警示宣传标牌,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学生生活其间,无时无地不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2、完备的校园制度文化。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在2006年,学校通过引进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按照国际标准认真梳理并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章可行、有法可依,明确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权、利,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纯正的校园精神文化。经过不断的教学管理实践和对办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校办学理念逐渐明晰,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为了每一位学生自主、和谐、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从最初的“以德治校、全面发展、求真务实、质量第一”,“求真、尚智、务实、创新”带有较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烙印的校训,再到今天的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人本、和谐、至善、日新”的校训。形成了“求真务实、严谨善导、生动活泼、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学高、身正”的教风和“志存高远、尊师守纪、博学慎思、刻苦自励”的学风,谱写了校歌,设计了校徽校旗,确定了校庆纪念日,还有围绕校园精神开展的多项文化活动等等,使我校校园文化得到不断的厚实和积淀。而这种学校精神,正是我校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效
益的根本原因。
但是,应当看到,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和全国其他先进学校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1、文化硬件实施的不完备。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学校建设只完成了一期工程,目前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艺术楼等还未建设,相关的文化配套设施诸如文化石、文化墙、文化柱、文化路、文化桥等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的景点没有规划兴建,使得学生置身于空旷的校园中,直观感受文化熏陶的氛围不强,文化育人的气息不浓。
2、制度建设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有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有些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对已有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不够。由于学校的制度还得靠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来执行,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所以,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应当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显然,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队伍素质建设。
3、办学思想和理念还未被全体师生所认识,并自觉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身体力行。首先是办学理念刚刚提炼,在师生中没有广泛宣传讨论,对其内涵还不是特别明晰,其次是和我们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本思想在一些方面体现不够充分,其三是良好的教风学风的继承不够,如何将学校长期形成的优良教风学风保持并传承给年轻一代的教师和学生,还要继续努力。
4、对学校自身保持下来的文化传统挖掘不够。如在四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涌现出了以朱正文校长为代表的一大批敬业爱岗的优秀教师和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做出巨大成绩的优秀学子,他们的风范和成长经历就是极好的校园文化资源和德育教材,应当加以发掘和利用,来教育教师和学生。
5、受制于升学的压力,校园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有限的活动学生参与面还不广,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个性也没有充分张扬。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要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激励为核心、以促使师生一生更好发展、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目的的原则。必须坚持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其次是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层面等制度文化,最表层的才是学校文化的各种外在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