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届高三生物寒假作业3
2013届高三生物寒假作业3
必修一5、6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上海高考)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项中人体的酶并非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2.玉米叶片的某些细胞中含有一种个体较大但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在这种叶绿体中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三碳化合物被还原 C.生成ATP 答案 A
解析 叶绿体中没有基粒就不能进行光反应,水不能被分解,不能生成ATP,只能进行暗反应。植物细胞中不能合成糖原。
3.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 B.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C.温度不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酶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答案 A
解析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需要酶催化也需要ATP;当外界条件不适宜时,酶的催化效率反而会低于无机催化剂;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等。
4.(2011·全国卷)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B.水被分解 D.合成糖原
- 1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A中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B中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应呈周期性变化;C中条件适宜时酶量与反应速率呈正比例关系;D中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存在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其变化趋势与图示相符。
5.如图所示为生物界部分能量转换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发生在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发生②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称为生产者 C.③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 D.⑥过程可参与⑤过程 答案 A
解析 蓝藻无叶绿体,在细胞质中进行光合作用。
6.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2 -
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 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C.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基本相同 答案 C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进一步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参与,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线粒体为细胞分裂过程提供能量;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相同。
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能使原来不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经高尔基体加工 C.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D.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加快 答案 D
解析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使原来不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当酶为蛋白质时在核糖体上合成,但当酶为RNA时,则不在核糖体上合成;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8.下列关于胚胎干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胚胎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胚胎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动物各种组织的潜能 C.胚胎干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相同
D.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 答案 A
解析 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9.2,6-二氯酚酞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酞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氧气释放。此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 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 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溶液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有氧气释放,说
- 3 -
明该过程有氧气产生。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
10.下列关于[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成丙酮酸,生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完成的 D.光合作用产生的[H]在暗反应中还原C3时生成部分C5 答案 B
解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不是线粒体而是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氧气;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H]用于还原C3形成有机物并生成部分C5。
1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温度、酸碱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等。如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5℃,则反应速率加快
B.若在A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变 C.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时温度升高5℃,则反应速率不改变 答案 C
解析 该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改变温度,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在A点或B点时温度升高5℃,反应速率都会减慢;在A点或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酶,反应速率会加快。
12.(2011·上海二模)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