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1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08:17

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才有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古典园林的假山,一般有湖石山和黄石山两种。前者由湖石(是一种经水溶蚀的石灰岩)堆叠而成,由于特定的化学作用,这种岩石往往显得玲珑剔透,窍穴相连,有起伏多变的外形。古人曾以瘦、皱、漏、透作为鉴赏湖石的标准。所谓瘦,就是指它的形态挺拔秀丽;皱,就是它的外表要求凹凸多变;漏,就是指多孔穴,并且上下左右尽量相通;透,就是指玲珑多孔,光线能够穿透其中。

苏州的环秀山庄算得上用湖石掇山的杰出代表。这里的假山是由清代嘉靖年间常州叠山名家戈裕良精心构建的。假山体大腹空,其间洞壑、涧谷众多。山体以大块竖石为骨架,以劈斧法为主,辅之以挑、吊、压、叠、挂、嵌、镶等基本手法,充分显示出石峰的陡峭险峻,洞顶则用钩带法完成。整座假山峰峦耸立,山形玲珑秀丽,山中洞穴转折多变。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把他比作诗歌中的李杜!用湖石叠成的假山,其共同特点是轮廓的线条逶迤曲折,表现凹凸变化丰富,蹬道峰回路转,洞壑幽深连绵。游人或远观其外,或登临其上,或深入其腹,都能产生美感。远观峰峦叠嶂,千岩竞秀,轮廓多变,层次丰富,如同面对群山,顿生壮美之感;登临其上时随着蹬道的曲折多变,在不同的空间转换中,使人感受到四面景观的变化,如同在蜿蜒的山道上行走,既有“山穷水尽”的惊愕,又有在崎岖的山径上攀登的紧张;当钻入洞穴时,神秘幽深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忽明忽暗的洞穴里,人们带着几分恐惧摸索着前行,仿佛真的进入千年古洞一

般,随着山洞或高或低、忽明忽暗、时大时小的变化交替出现,人们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满足,往往能产生一种惊喜和自豪的感觉。

黄石的石料特性不同于湖石,黄石堆成的假山和湖石山各具风采。一般地说,黄石山不及湖石山玲珑秀丽、但就浑厚朴拙而言,黄石山却在湖石山之上,它具有一种壮伟质朴的气质,颇像一个忠厚少文的大丈夫。上海豫园的黄石假山就是这样。此山的石壁、深谷、幽壑、蹬道、山麓、岩洞等皆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黄石叠成,整座假山磅礴郁结,浑然一体,具有真山水的气势,颇能给人以万山重叠的观感。山的高度虽然只有十二米,但一入其境,仿佛置身于高山从中。用黄石叠成的假山,由于石料的轮廓线不太曲折,孔穴也缺乏通透性,因而显得较为刚劲舒展,厚重质朴,特别是以黄石堆叠的石壁、深谷,往往有鬼斧神工之妙,能传神地再现地壳运动造成的高者为巅、低者为陵的天然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园林一样,都经过了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都布满了人工的痕迹,人们竭力塑成酷似自然的假山假水来满足自己难以扼制的审美需要,同时也成就了无与伦比的园林美。 三、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美

水,生命之源,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具魅力的一种要素。古人称水为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的血液。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重要地位,古今中外的园林对水的运用非常重视,水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无园不水”之说。水,晶莹剔透,

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想象,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也启发陶冶我们后来者的心智,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3.1摹写自然,人化自然

说到理水,需“引”水思源。古代园林特别是大型皇家园林中的水,大多直接引自江河湖海,秦始皇建兰池宫引渭水为池,上林苑引渭水为源。宋代艮岳引景龙江之水构成雁池、大方招、凤池等较大的水面,创造了河湖、溪涧、潭瀑等自然水态于园中。南宋宫苑引钱塘江和西湖之水。总之,园林之水大都引自大自然。在利用自然之水造园时盛水的池沼其形状、理水的形态是仿效大自然形状为主,尤其是在皇家园林中,如避暑山庄的如意湖、颐和园的昆明湖等。正是大自然的依赖,使得园林理水成为一种自然的浓缩。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汉武帝时建立建章宫太液池就有象征神山的一池三山景观,并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一种典型模式,这种象征手法是对自然摹写的一种升华。今天,在较大的皇家园林中,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杭州的西湖等均可见到。在汉代上林苑昆明池中,立有石人,塑造相对而立的牛郎织女形象,其中间的池水,就象征着天河。在五岳中间引水象征中国的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河流。在文人园林中,则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以一勺代水而微缩自然于有限的景致中。

3.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天地之美,尽在水中。万物之色,水色最淡,却能反映出形形色色的景物,也最富于色的变化。《庄子》曰:“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静水如一面明镜,看似虚无,却涵养着四周的美景,其周边的建筑、山石、树木乃至天空都被水含映在其中,使得人们的视线无限延伸,无形中扩大了空间,体现出水的深沉含蓄,映射出园林意境。在北海北岸有一组佛寺建筑,台顶有乾佑阁,被形容为“倒影入水,波光荡漾,如入水晶宫阙”,正是利用自然的水面而创造的一种水中仙境的形象。计成在《园冶》中用“青来郭外环屏”形象地点出瀑布落入湖面的清淡,远山青影入湖的沉郁。水色在景中起到点色的作用,又含有冲破沉闷的价值。水色又是最富于变化的,宽阔的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水中之影加强和扩大了园林空间的景致,因而产生虚实之美,水天一色,天地融合,月光如水水如天既是很好的诗证。古人云:“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水,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净水体现柔美,瀑水体现力量。“水滴石穿”体现出水虽是至柔之物却能无坚不摧,表现出水是恒久力量的象征。“何必钟与竹,山水有清音”,水以其声响美为园林增添了无穷意境。在流动过程中,水与山石、河岸、植物等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响如天籁一般。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引无锡惠山泉水,由山的腹地经过曲折的溪流进入寄畅园,沿着这条溪流,使水由石上跌落于道中,产生叮叮咚咚不同的回响声,时而婉转回环,恰如天然的琴曲。“卧石听泉”

搜索更多关于: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才有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古典园林的假山,一般有湖石山和黄石山两种。前者由湖石(是一种经水溶蚀的石灰岩)堆叠而成,由于特定的化学作用,这种岩石往往显得玲珑剔透,窍穴相连,有起伏多变的外形。古人曾以瘦、皱、漏、透作为鉴赏湖石的标准。所谓瘦,就是指它的形态挺拔秀丽;皱,就是它的外表要求凹凸多变;漏,就是指多孔穴,并且上下左右尽量相通;透,就是指玲珑多孔,光线能够穿透其中。 苏州的环秀山庄算得上用湖石掇山的杰出代表。这里的假山是由清代嘉靖年间常州叠山名家戈裕良精心构建的。假山体大腹空,其间洞壑、涧谷众多。山体以大块竖石为骨架,以劈斧法为主,辅之以挑、吊、压、叠、挂、嵌、镶等基本手法,充分显示出石峰的陡峭险峻,洞顶则用钩带法完成。整座假山峰峦耸立,山形玲珑秀丽,山中洞穴转折多变。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把他比作诗歌中的李杜!用湖石叠成的假山,其共同特点是轮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