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3:28:15

花桥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三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基础

花桥经济开发区地处苏沪交界处,东依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距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距浦东机场80公里,沪宁高速、同三高速、312国道均交汇于此。区域面积50.11平方公里,本籍人口3.3万,外来人口7.8万,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居委、10个行政村。自启动建设国际商务城以来,开发区按照“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总要求,围绕“高于一般城市的规划设计,好于工业园的基础设施,低于上海的商务成本,强于一般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的总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层次发展,在加快发展先进产业的同时,加快建设国际、科技、生态、人文、宜居的现代化商务城市,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 实力支撑城乡一体化。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5.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目前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8%:46.0%:53.2%,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份额。农村(社区)集体收入大幅度提高,13个村(社区)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其中2个村(社区)集体收入超过500万元。 2.规划引领城乡对接。在启动初期就坚持以规划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打破二元地域分割,引导城乡空间有序融合。按照“规划领先、有序推进”的要求,先后聘请上海城规院、新加坡邦城、日本野村、英国阿特金斯、香港易道等国内外著名机构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水准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等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规划30余项,基本做到了规划全覆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3. 建设加速城乡融合。近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40亿元,目前竣工、开工、在建建筑面积总计超过800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区域总部基地、物流展示基地等发展载体,大手笔实施交通、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完成民房动迁6000余户、企业搬迁220多家,新增绿色面积350万平方米。生活居住、商业购物、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教育医疗等功能设施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宜居宜业的功能环境。按照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商务城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加速融合的发展阶段。

4. 社会统筹城乡发展。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098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808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构筑城乡低保、医保、养老、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五道保障线,全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86%,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9.85%,城乡社会保障逐步并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

业稳步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指导思想 三、总体规划

1. 发展定位:按照花桥国际商务城的发展规划,实行“整体开发、分区定位、重点推进、分布实施”的总体思路,与上海错位发展,着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企业总部、现代物流和商贸配套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天福生态园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户居住向城镇社区集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逐步将花桥建设成基础设施配套、区域功能明确、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统筹发展、百姓生活富余的现代化的国际商务城。

2. 产业布局:全区面积50.11平方公里,计划分为6个功能区,各区产业分工如下:

(1)金融服务外包先行区。位于商务城西南侧,吴淞江以东、绿地大道以南、娱乐城地块以西、吴淞江以北。区域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以金融BPO为主要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位于商务城核心区域,312国道以南、绿地大道以北、沿沪大道以东、规划新源路以西。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研发销售为主要特色的制造业企业区域总部。

(3)海峡两岸合作区。位于商务城西北侧,沪宁高速公路以南、顺陈路以东、绿地大道以北、集善路以西。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集台湾产品、商品集中采购、批发零售、展览展示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贸易。

(4)北部工业区。沪宁铁路以南,312国道以北、徐公河以西,与路家镇边界以东。区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为区内工业制造业集聚区。

(5)生态农业区。沪宁铁路以北,区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

(6)生活配套区。主要集中于花桥老镇区和绿地大道以南,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购物、休闲、娱乐、商贸等生活配套产业。

3. 经济总量:今后三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到60%以上;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011年突破2万元。

4. 人口规模:近期(2011年)规划花桥全区常住人口17万人,比2008年底增加6万人。本地农民新增换房进程1112户,约5000人;外来人口新增6万人,分别以商品房、人才公寓和产业基地配套用房予以安置。远期(2020年)规划花桥辖区内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新增人口主要以商品房、人才公寓和产业基地配套用房予以安置。

5. 土地利用:按照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意见,通

过积极开展“双置换”,加快基本农田保护区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工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指标各1000亩,用于发展主导产业。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用途有提升。

6. 资金平衡:1112户农户动迁安置成本约5.5亿元,天福生态园建设约4亿元,土地整理约3000万元,土地流转约1200万元,水利工程约2500万元,总计需投入约10.2亿元,获上级各类补助约4000万元,花桥需投入约9.8亿元。通过新增建设用地约700亩,土地挂牌、市级留成全额返还,基本能实现资金平衡。

四、主要措施

1. 以“双集中”为抓手,解决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村级经济发展问题。按照“村级预留土地集中使用、村级集体资产动迁补偿资金集中投入”的“双集中”思路。加快顺扬与星浜打工楼、创业基地、顺扬邻里中心、207亩集中区建设,组织专门管理机构统一经营管理载体项目,加强产权量化,落实资产出租与租金收取,按各村所占的股权份额按股分红。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发展、持续发展。

2. 以“双置换”为抓手,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农民产权置换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农村宅基地(包括住房)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和商业用房收益权”的“双置换”新举措。加快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房、企业动迁工作,集中安置动迁农户。通过土地整理,科学规划,大力招商,将天福片区建设成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生态园区;加快商业用房建设,及早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商业用房工作,不断拓宽农民长效增收新渠道。

3. 以“双调整”为抓手,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基层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形势,积极推进以“调整社区区域划分与管理范畴、调整村级资产管理办法”的“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撤村建居工作。按照“保留一批、撤销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全面调整全区行政村、社区区域划分与管理范畴。实行属地化居民管理,原各村委会所涉的各类社会事业职能移交相应社区,由社区居委负责配合开展。探索实施“集中经营管理、分别单独核算”的村级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即在保留各村股份合作社、富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保持股民、股权、股份等数额不变的基础上,在社会事业局下增设“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办公室”,经过委托授权,负责原村民委员会“股份合作社”、“富民合作社”所有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但各经济组织的财务仍分别独立核算,资产的所有权、经营的收益权、经济的分配权仍分别归各股份合作社和富民合作社的全体股民所有。

五、实施步骤

要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像个样” 1. 2009年为启动实施年。进一步修编完善花桥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按照

全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在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完成天福片区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天福片区的农房动迁、企业动迁,启动天福小区、陆野桥小区等动迁安置小区和需置换的商业用房建设,按标准完成天福片区土地整理,完成天福生态园规划,谋划农业招商。开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新探索,适应城市化进程。

2. 2010年为初出形象年。全面完成天福片区农房、企业动迁,建设完成动迁安置小区和需置换的商业用房,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商业用房工作,加快天福生态园开发建设,推进古镇保护建设,确保天福生态园初出形象。

3. 2011年为全面融入年。花桥所有农户全部集中到城镇社区,所有工业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农民转变为居民,农村转变为社区;建留区成为二三产业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成为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天福生态园。城乡无缝对接,现代服务业、工业制造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搜索更多关于: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花桥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三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基础 花桥经济开发区地处苏沪交界处,东依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距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距浦东机场80公里,沪宁高速、同三高速、312国道均交汇于此。区域面积50.11平方公里,本籍人口3.3万,外来人口7.8万,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居委、10个行政村。自启动建设国际商务城以来,开发区按照“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总要求,围绕“高于一般城市的规划设计,好于工业园的基础设施,低于上海的商务成本,强于一般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的总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层次发展,在加快发展先进产业的同时,加快建设国际、科技、生态、人文、宜居的现代化商务城市,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 实力支撑城乡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