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内经讲义

内经讲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01:08

病位 病症 治疗

太阳经(肌表伤卫) 发热汗出 针刺太阳

邪先入太阳(表),后入少阴(里)。 发热汗出,烦闷不为汗解 泻太阳,补少阴,服热米粥

4、如何理解外感热病三死一生?

三死:“汗出而热不衰,死有三候:一不能食,二犹脉躁,三者失志。” Ⅰ、汗出后仍发热,而脉躁疾; Ⅱ、汗出后仍发热,狂言(谵语); Ⅲ、汗出后仍发热,不能食。

一生:汗出后,脉静;是温热病向愈的一种现象。 虽愈必死:虽然病有好转,但预后不好。 5、风水的病证及病机?

病证:气少,热,汗出、小便黄、目下肿、口苦舌干、咳出清水样物、月事不来。 病机:肾阴虚,阴虚则热,加之外来风热邪,则阳热之邪聚集;肾为气之根,又主纳

气,故肾虚则气少;阴虚阳必胜,故热;阳气亢盛,阴虚不内守,故汗出;肾开窍于二阴,肾阴虚内热,则小便黄;腹为脾所居之处,水在腹中,水邪及于脾脏,脾使水湿之邪上逆于眼

胞处,则目下肿;火气上逆,热邪蒸于胆,胆汁随邪气上行,则口苦舌干;水邪入于胃,不能仰卧,仰卧则咳出清水样物;水气上迫于肺,使心气不得下通,心主血脉,血不下达;所以胞脉闭而月经不来。 ※6、劳风之病的定义、病症、治疗及预后.

.定义:病名,活动时汗出,然后感受风邪而引起的外感性疾病。 病症:恶风振寒,项强,视物不清;咳嗽喘促,痰黄浓稠。 病机:项强,视物不清,恶风振寒,咳痰。

治则治法:外散风邪(取太阳经穴)内清肺热,止咳平喘,降气化痰。 预后:劳风:表证,预后较好;劳风之病:表证+里证,预后较差。 咳论

1、名词解释

喉中介介如梗状、 两胠、 遗矢、遗尿、喉痹 ※喉中介介如梗状:咽部不舒服如有物阻塞感。 ※胠:腋窝。 遗矢:大便失禁。

遗溺:尿失禁。

喉痹:以咽喉肿痛,伴有吞咽困难,或者声音嘶哑为临床症状的喉部疾病。 2、肺咳的病因病机。

内因:寒饮食的寒气上逆于肺造成肺虚。

外因:正值秋季,外邪侵犯人体,邪气从皮毛内传于肺;内外合邪,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

病机:邪客于肺,肺失宣肃,气逆不畅。

※3五脏六腑咳的证候特点(咳+某脏腑的症状脏咳以疼痛为症状特点腑咳以泄为症状特点) 五脏咳

肺咳:咳嗽、喘促、息鸣、咳痰代血。 心咳:心痛、咽喉阻塞、咽痛、喉痹。 肝咳:两胁下胀满,疼痛,甚则不可转动。 脾咳:右胁下痛并与肩背牵引作痛。 肾咳:咳则腰背相引疼痛,咳吐涎沫稀痰。 六腑咳

胃咳:咳而呕; 胆咳:咳呕胆汁;

大肠咳:咳而遗矢(屎)--大便失禁; 小肠咳:咳而失气; 膀胱咳:咳而遗尿。

三焦咳: 咳而腹满,不欲食,痰多稀薄,喘,浮肿。 ※ 4、五脏六腑咳的针刺取穴原则

五脏 腧穴 六腑 合穴 心 大陵 膀胱 委中 胆 阳陵泉 肝 太冲 胃 足三里 脾 太白 三焦 天井(本经) 委阳(太阳络) 肺 太渊 小肠 小海(本经) 肾 太溪 大肠 曲池(本经) 上巨虚(阳明经) 下巨虚(阳明经)

※5、为什么“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1、肺令人欬:

内因:寒饮食的寒气上逆于肺造成肺虚。

外因:正值秋季,外邪侵犯人体,邪气从皮毛内传于肺;内外合邪,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 2、其它四脏令人咳:

在春、夏、长夏、冬四个季节,邪气首先侵犯心、肝、脾、肾,然后通过相应经脉上传于肺,使外来的邪气与原来肺中的寒饮食之气,互相结合,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 ※6、如何理解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聚,关:与…有关

咳病与肺胃两脏关系最密切。

寒饮食入胃,其寒气通过胃与肺的经脉上传到肺,造成肺寒,肺气虚弱。

外邪通过其它脏腑传入肺脏或直接侵犯肺脏。 内外合邪,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则咳。

《素问·痹论篇》 ※ 1、名词解释:

行痹、痛痹、著痹、心下鼓、肌绝、中气喘争、暴上气而喘、善噫、乏渴、肓膜、上为引如怀、数小便、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心下鼓:心悸。

※暴上气而喘: 突然呼吸急促,困难。 ※善噫:噫:(1)、饱食声;(2)、叹息声。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能站立和行走,只能坐,头腑不能抬,以致脊高于头;形容骨软无力。 ※乏竭:疲倦无力。 ※肌绝:肌肉消瘦,无力。

※肓膜:体内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膜状组织,具有覆盖和间隔的作用。 上为引如怀:指腹部胀大如引满之弓,有似怀孕之状。 中气喘争:肠鸣。

※2、痹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风寒湿之邪气。

病机:正气逆乱的条件下,风寒湿三气侵犯人体,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形成痹证。 ※3、何谓行痹,痛痹,著痹以及它们疼痛的特点是什么? ⑴、行痹:痹邪中以风邪偏盛致病。

临床特点:游走性疼痛,痛处不定。《素问风论》:“风善行而数变。” ⑵、痛痹:痹邪中以寒邪偏盛致痹。 临床特点: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少有移动。 ⑶、著痹:痹邪中以湿邪偏盛致痹。

临床特点:酸重疼痛不剧烈,但痛处固定,或麻木不仁,关节变化明显,甚则肢重难举。 ※4、五脏痹及胞痹、肠痹的证侯表现及病机。 肺痹:

主症:喘咳而烦,呕吐

病机:邪客于肺,肺气不宣,气郁胸中,喘咳而烦。肺脉还循于胃口,邪客于肺,循经于胃, 胃气上逆,则发呕吐。 心痹

主症:心烦,心下鼓,善叹息,突发喘息,嗌干,恐惧。

病机:心烦,心下鼓,善叹息:心主血脉,邪客于心,心脉不通,心气不得舒展。 突发喘息:心系连于肺,邪客于心,心脉不通,宗气不能贯心肺而司呼吸,肺气不宣。嗌干: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心气阻闭,气血津液不能上承。 恐惧:心主神明,邪客于心,心神被伤。 肝痹

主症:多饮,小便短数不利,小腹胀,少腹与胸胁相引而痛,夜卧则惊。

病机:多饮: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使气机不畅,津液不能上承。小便短数不利:肝经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寒凝肝经,下犯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小腹胀:水停膀胱,小腹胀。

少腹与胸胁相引而痛:肝经“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邪客肝经,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夜卧则惊 :少腹与胸胁相引而痛。 肾痹

主症:肿胀,骨软无力。

病机:肿胀:肾主水,邪客于肾,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或外溢。骨软无力:肾主骨生髓,髓养于骨。邪气伤肾,骨髓不生,骨失养。

搜索更多关于: 内经讲义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病位 病症 治疗 太阳经(肌表伤卫) 发热汗出 针刺太阳 邪先入太阳(表),后入少阴(里)。 发热汗出,烦闷不为汗解 泻太阳,补少阴,服热米粥 4、如何理解外感热病三死一生? 三死:“汗出而热不衰,死有三候:一不能食,二犹脉躁,三者失志。” Ⅰ、汗出后仍发热,而脉躁疾; Ⅱ、汗出后仍发热,狂言(谵语); Ⅲ、汗出后仍发热,不能食。 一生:汗出后,脉静;是温热病向愈的一种现象。 虽愈必死:虽然病有好转,但预后不好。 5、风水的病证及病机? 病证:气少,热,汗出、小便黄、目下肿、口苦舌干、咳出清水样物、月事不来。 病机:肾阴虚,阴虚则热,加之外来风热邪,则阳热之邪聚集;肾为气之根,又主纳 气,故肾虚则气少;阴虚阳必胜,故热;阳气亢盛,阴虚不内守,故汗出;肾开窍于二阴,肾阴虚内热,则小便黄;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