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豫菜文化的历史

豫菜文化的历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3:26:56

豫菜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豫菜是中国烹饪文化的一支,也是中原烹饪文化自仰韶文化以来的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中原烹饪文化曾长期位居中国烹饪文化的主流,仰韶的彩陶、殷商的大鼎、洛阳周代宫廷的食制、北宋汴京饮食市场的繁华与经典书写了中原烹饪的文明,也是中国烹饪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本文回顾了豫菜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论述了其历史影响,并从豫菜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振兴豫菜的相应对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南位居黄河中下游,沿黄河七百泉公里,是中华民族摇篮的中心,千百年来孕育了灿烂的中原文化。豫菜扎根中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正统菜系,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豫菜的历史与河南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而历经坎坷。豫菜的雏形,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当时的先人已在炊具、食具上利用红、黑等颜料绘制出色彩醒目的优美图案,陶器也普遍用于烹饪。中国烹饪圣祖、商代开国相伊尹的出生地就在开封杞县,他所著的《汤液经》对烹饪的选料、火候、凋料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伊尹创立的五味调和理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五味调和仍是中国烹饪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豫菜经过长期发展,到北宋年间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民间菜”五大完整体系,从而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期。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豫菜形成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南北成宜”的特色,它综合了东西南北菜系的优点,适应中原地区及大多数人的口味,是“天下之正味”。五味调和特点的形成,与河南的文化、经济、物产诸多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特点,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体现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是豫菜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烹饪文化的立论之本。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先行者,同样,豫菜文化亦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先行者。先行特立的豫菜文化随着历史上中原文化的几次大迁移,对不少后进菜系的发展壮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历史上中原大的文化南迁有三次。西晋末年,

五胡乱华,司马氏政权在洛阳被灭,中原氏族大批逃奔江南,在建邺司马睿建立东晋,出现了中原文化南迁的局面。中原的烹饪技艺也随之散落于民间,对当地烹饪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北宋时期汴京被金攻灭,康王赵构逃到临安(杭州),建立南宋朝,中原文化又一次南迂。往北宋东京烹饪南迁的基础上,南宋都城杭州烹饪得以发展壮大。宋五嫂、尚食刘娘子等都是开封的著名烹饪行家。明朝祟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洛阳的福王朱由崧仓皇南逃,南京诸臣立朱由崧为帝建立南明政权,中原文化第三次大规模南迁。南明政权虽为时不长,但文化和百工技艺则散乱江南各地,对后世闽、粤、准、扬、浙等菜系的成长和形成起到了催生和启蒙作,说豫菜曾为“百菜之师”,影响了全国烹饪的发展,决不为过。元、明、清三代以来,由于政治和经济中心北移南迁,中原文化失去强劲发展势头,豫菜逐渐走入低谷,发展缓慢。

豫菜文化的兴衰,蕴含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人文因素。以改革开放为例,我国沿海城市开放较早,经济发展很快,给当地的烹饪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得烹饪事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作带动,充实各自菜系的内涵。我们不难从川菜、粤菜的崛起窥其一斑。而在同一时期,豫菜的发展意识却远远落后,加之河南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等原因,导致豫菜日渐式微。

振兴豫菜应解决好六大课题

第一,要得到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成立研究开发豫菜的专职机构并加强其督导管理。目前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并且运作良好,可当此仟。二是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统一领导,包括统一制作研究开发豫菜的相关政策。三是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如扶持培育一批老字号名店及较人的餐饮企业,力争创造更多的豫菜品牌企业和品牌菜点。 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豫菜。不仅出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立传,同时,还要整理豫菜资料,汇编成书甚至通过网站进行宣传,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还要经常举办地方和全国性豫菜烹饪大赛,有计划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柏代丧性、有影响力的城市和地区举办豫菜烹饪演示展销会、豫菜美食节等;组织一批有影响的宾馆、酒店,推广豫菜菜点;还可以选择一些豫菜水平高、经营状况一流的餐饮企业,命名为豫菜基地;鼓励企业和个体商户在省外、国外开办豫菜馆等。

第三,要注重培养豫菜烹饪人才。我们要注重培育一支有文化、有理想、懂科学、业务精的青年豫厨队伍,对一些技术骨干,可送有关高校进修学习,提高技艺,同时要鼓励有餐饮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开设豫菜课程。

第四,要大胆借鉴和创新,提倡拿来主义。要保持豫菜的特有风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关键在于借鉴和创新。我们要善于借鉴、吸取其他菜系的特点和优点为我所用,并不断地开拓创新。创新不仅要反映在菜的品种上,还要反映在菜的口味上;要挖掘研制更新更好的豫菜品种,菜点要精品化、大众化、民间化,口味要现代化,营养构成要科学化.保健化。创新还体现在厨艺改革上,要突破传统的技法,大步向工业化、规范化生产迈进。

第五,要大力发展豫菜加工业。近年来,豫菜加工业有了一定发展,如豫菜代表菜品“道口烧鸡”、“试量集狗肉”、“商丘酥鱼”、“泌阳驴肉”等,都已加工成成品并上市销售,但多达上万种的豫菜菜品相比还很不相称,与川菜、粤菜的加工业差距还很大,所以要大力挖掘豫菜加工工业的潜力,促使豫菜的发展。 第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河南省烹饪协会自成立以来,为豫菜的创新、发展,做了大量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世纪,如何全面继承和发展豫菜的传统烹饪技艺,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豫菜加以提高,如何积极开展豫菜创新研制活动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省烹饪协会与省豫菜文化研究会通力合作,共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索.制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豫菜文化发展规划,并脚踏实地地去落实、去完成。

搜索更多关于: 豫菜文化的历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豫菜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豫菜是中国烹饪文化的一支,也是中原烹饪文化自仰韶文化以来的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中原烹饪文化曾长期位居中国烹饪文化的主流,仰韶的彩陶、殷商的大鼎、洛阳周代宫廷的食制、北宋汴京饮食市场的繁华与经典书写了中原烹饪的文明,也是中国烹饪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本文回顾了豫菜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论述了其历史影响,并从豫菜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振兴豫菜的相应对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南位居黄河中下游,沿黄河七百泉公里,是中华民族摇篮的中心,千百年来孕育了灿烂的中原文化。豫菜扎根中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正统菜系,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豫菜的历史与河南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而历经坎坷。豫菜的雏形,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当时的先人已在炊具、食具上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