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丰子恺作品精选精练
丰子恺作品精选精练
吃酒 丰子恺
①我们南方人都称喝酒为吃酒,古诗中有“吃茶”,酒也不妨称吃。说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几种情境。
②二十多岁时,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崇明人黄涵秋。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共饮。有一天,风和日暖,我们乘小火车到江之岛的一片平地,两人踞坐一榻,要“两瓶正宗,两个壶烧”。正宗是日本的黄酒,色香味都不亚于绍兴酒;壶烧是名菜,把大螺蛳烧杀取肉切碎,加入调味品煮熟,就用这壳作器皿。这器皿像一把壶,所以名为壶烧。其味甚鲜,确是佐酒佳品。我和老黄三杯入口,万虑皆消;海鸟长鸣,天风振袖,只觉心旷神怡,仿佛身在仙境。
③又有一种情境,也忘不了。吃酒的对手还是老黄,地点却在上海城隍庙里。这里有一家百年老店,我和老黄每逢闲暇,便相约去吃素酒。我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我们常常去吃,现在,老黄作古,菜馆也改头换面,不可复识了。
④另有一种情境,见于患难之中。那年日本侵略中国,我们一家逃到桐庐,租屋而居。屋主盛宝函有一个孙子,名叫贞谦,酷爱读书,常来向我请教问题。因此宝函和我要好,常邀我到他家。老翁六十多岁,身体很健康,常坐在一只小桌旁边的圆鼓凳上。我一到,他就请我坐他对面,他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拿出一把大酒壶来,在桌上的杯子里满满地斟了两盅;又向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来,就和我对酌。他的鼓凳里装着棉絮,酒壶裹在棉絮里,斟出来的黄酒热气腾腾,酒是自家酿的,色香味都上等。我们就花生米下酒,一面闲谈,谈的大都是贞谦。他只有这孙子,很疼爱他。说“这小人一天到晚望书,身体不好……”望书即看书,是桐庐土白。我用空话安慰他,骗他酒吃。骗得太多,不好意思,我准备后来报谢他。但我们住不到一个月,杭州沦陷,我们匆匆离去,终于没有报谢他的酒惠。现在,这老翁不知是否在世,贞谦已入中年,情况不得而知。
⑤后一种情境,见于杭州西湖之畔。那时我客居在招贤寺隔壁的小平屋里,
对门就是孤山,所以,朋友送我一副对联,叫做“居邻葛岭招贤寺,门对孤山放鹤亭”。家居多暇,则闲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欣赏湖光山色。每见一中年男子,蹲在岸上,钓钩上装一粒饭米垂钓。一会儿拉起线来,就有很大的一只虾,其人把它关在一个瓶子里。钓得了三四只大虾,他就把瓶子藏入藤篮里,起身走了。我问他:“何不再钓几只?”他笑着说:“下酒够了。”我跟他去,见他走进岳坟旁边的一家酒店里。我就在他旁边的桌上坐下,叫酒保来一斤酒,一盘花生米。他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莱,取出瓶子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去一浸,不久取出。他向酒保要一小碟酱油,就用红色虾下酒。我看他吃菜很省,一只虾要吃很久,是个酒徒。
⑥我被此人引起酒兴,也常跟他到岳坟去吃酒。彼此相熟了,但不问姓名,都独酌无伴,就相与交谈。他问我何不钓虾,我说我不爱此物。他就尽力宣扬虾的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他又教我钓虾的窍门:“虾这东西,爱躲在湖岸石边,爱吃饭粒和蚯蚓,但蚯蚓龌龊,它吃了,你就吃它,等于你吃蚯蚓。所以我总用饭粒。你看,它现在死了,还抱着饭粒呢。”他提起一只大虾来给我看,继续说:“这东西比鱼好得多。鱼,你钓了来,要剖,要洗,要用油盐酱醋来烧,多麻烦。这虾就便当得多:开水里一煮,就好吃了。不须花钱,而且新鲜得很。”他这钓虾论讲得头头是道,我真心赞叹。有一夏天,我带了扇子去吃酒。他借看我的扇子,看到了我的名字,吃惊地叫道;“啊!我有眼不识泰山!”于是叙述他曾经读过我的随笔和漫画,说了许多仰慕的话。我也请教他姓名,知道他姓朱,在湖滨旅馆门口摆刻字摊的,下午收了摊,常到里西湖来钓虾吃酒。此人自得其乐,甚可赞佩。可惜不久我就离开杭州,远游他方,不再遇见这钓虾的酒徒了。
⑦写这篇琐记时,我久病初愈,酒戒又开。回想上述情景,酒兴频添。正是:“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③段作品描述“我”与黄涵秋无论在日本还是国内,吃酒的对手始终是他们二人;在上海,每逢闲暇二人便相约吃酒,且常常去吃:二人吃的是“知己酒”。
B.作品中的西湖酒徒自得其乐、恬淡从容,率真热情,他每次只钓三四只大虾下酒,理由是“下酒够了”,他只需“一小碟酱油”即能“用虾下酒”,可见其
真性情。
C.那西湖酒徒与我交往,从“不问姓名”,“彼此熟识”后他又是直言快语,等到他知道我是一位名人后又说了很多仰慕的话,说明他性格中似有前倨后恭的一面。
D.“我”在杭州西湖湖畔和一位中年男子饮酒,此人以钓虾下酒,而且不求钓多,但求够食,于是“我”断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酒徒:钓饮之乐,在乎心境。 2.有人说,丰子恺散文语言极富画面感,有漫画风格,试以第④段为例简单概括其特点。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C
2.(1)这一段文字语言,简洁、朴实、平淡、自然,传神,与漫画的简练传神有异曲同工之妙。(2)屋主一连串动作,起身、取酒、斟酒、摸花生米、对酌等,很似漫画中率直自然的笔法。
3.(1)文章以吃酒为线索追忆日常生活的往事,于平凡琐细处在淡泊飘逸中寓深意、见真情,表达了“重趣味、贵率真、尊性情”的人生志趣。(2)现实生活中,人们追逐名利,以拥有来麻醉自己;渐渐地失去本心,使自己疲惫不堪;让心灵的平静永驻精神的家园,人生才会多一些洒脱,多一些幸福。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说明他性格中似有前倨后恭的一面”错,西湖酒徒说仰慕的话只是对人的尊重和敬仰,不能据此说对方有傲慢和谄媚之嫌。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够把握语言风格特点,这就要求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加以分析概括。丰子恺漫画有简括、流畅、朴实、传神的特点。这一段文字朴实平淡,十分自然,比如“他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拿
出一把大酒壶来,在桌上的杯子里满满地斟了两盅;又向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来,就和我对酌”,屋主起身,取酒、斟酒,摸花生米,对酌等一连串动作,不加雕琢,朴实自然,很似漫画中率直自然的笔法;大酒壶、两碗黄酒热气腾腾,二人对酌,用花生米下酒闲谈等语言简洁传神,与漫画的简练传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生只要写出丰子恺散文语言的简练传神、率直自然、素朴无饰与漫画相似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归纳以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对文中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属于探究题。主要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答题时,应该先从文章中找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有的看法和主张,然后来思考我们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看法,将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与我们的看法和主张相结合,就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了。首先分析文本主题:题目是《吃酒》,文章以吃酒为线索串联起了几个日常生活片段,比如与留学生黄涵秋在日本吃酒,喝日本正宗黄酒,吃名菜壶烧,表达对“闲情逸致”的喜爱;在上海城隍庙与老黄吃酒,吃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逃难到桐庐,与盛家老大吃花生米,就酒;在杭州西湖畔,与一钓虾男子相识、吃酒。这些小事都是平凡琐事,但在淡泊飘逸中寓深意、见真情,表达了“重趣味、贵率真、尊性情”的人生志趣。再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作者这种不看重物质享受,注重美好情感的人生理念无疑是正确的,这与当今社会追逐名利,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不但使自己疲于奔命,且失去了本心,失去了生活本真的乐趣形成鲜明对比,考生可呼吁让心灵的平静永驻精神的家园,人生才会多一些洒脱,多一些幸福。 【点睛】
探究题,从近几年命题的情况看,试题一般是半开放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包括:①该文本与同类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中需要探究的问题;②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③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④对文本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