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关系史 (2)

国际关系史 (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13:43:09

攻占华沙。普奥担心俄国独占波兰,也进军波兰。俄国为避免战争,同意彻底瓜分波兰。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背着普鲁士与奥地利缔结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密约,使普鲁士面临既成事实,然后强使普鲁士接受她的条件。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的结果是:1,普鲁士得到化沙2,俄国分得立陶宛,库尔良吉亚,以及直到涅曼河,布格河为止的地区3,奥地利取得卢布林,克拉科夫以用它所属的两州。

> >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是三个封建专制国家在中欧争霸的后果之一,而三国的联合是在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波兰三次被瓜分后,在一段时间内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俄普奥瓜分波兰的反动联合,成为它们后来反对欧洲革命运动与镇压民族解放运动采取共同政策的一个基础,也是神圣同盟时代它们结成伙伴的一个历史渊源。

> > 8,试析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 > 答:从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举行的维也纳会议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国际会议。除奥斯曼帝国以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的主角是俄、英、奥、普四国,尤以梅特涅和亚历山大一世是最反动的主谋者。梅特涅既是奥地利首席代表,又是“名副其实的会议主席”,因此又把会议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称为“梅特涅体系“

> > 维也纳会议的真正目的在于战胜者如何瓜分战败者的遗产。沙皇在西欧要使奥地利和普鲁士互相敌对,以便德意志的分裂永久化;在东欧,力图并吞化沙大公国,成立一个波兰王国。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则企图萨克森王国和莱茵地区的法国令土。英国对欧洲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的均势,以便自己居于仲裁者的进位,在西欧削弱法国,在东欧缩小沙俄的领土扩张,并扩大奥普在重新瓜分波兰中的部分。奥地利不愿俄普强大起来。因此,会议上形成了以俄普为一方和以英奥为一方的两个营垒。

> > 1815年三月一日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维也纳会议上的君主们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并于1815年6月9日匆匆通过《最后议定书》,结束会议。

1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恢复波帝王朝,葡萄牙恢复布拉冈查王朝,旧王朝纷纷复辟。 2奥地利除加里西亚外,还收复了蒂罗尔、伊斯特利亚省,奥属尼德兰并入荷兰,但在意大利北部得到补偿,即伦巴第和威尼西亚重新划归奥地利; 3意大利仍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4德意志如同意大利一样,在政治上四分五裂,成立了德意志顾联,包括34个邦。 5瑞士独立,成为永久中立国。 > > 1815年11月20日,第二次巴黎和约,法国只能恢复到1790年的疆界,赔款7亿法郎。 > > 从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的签署到第二次巴黎和约的订立,欧洲又恢复了均势格局,西欧的英法与东区的俄奥普共同支配着欧洲。

> >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1848年到1849年的欧洲革命打击了欧洲反动势力的统治。1849年沙俄出兵帮助奥地利镇压了匈牙利革命,而后,奥地利把沙皇当作巴尔干的主要对手。1849年5月,普王派兵镇压德意志南部和萨克森的起义,1850年 王在埃尔富特另组成了由普鲁士领导的普鲁士联盟以取代奥地利控制的德意志邦联。11月29日,在沙俄的干涉下,普奥缔结《奥尔募茨协定》,恢复德意志邦联。普鲁士认为,沙俄是使它蒙辱的罪魁祸首,因而怀恨在心。这样东方三个君主国团结的基础又动摇了。而英法与沙俄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更是不可调和的。到此,维也纳体系完全破产,神圣同盟也土崩瓦解。

> > 9,神圣同盟的组成和瓦解?

> > 答:维也纳会议以后,为了维护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要求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于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共同发表宣言,并邀请各国参加。宣言包括序言和正文三条,是亚历山大亲自起草的。

序言指出,三国君主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正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关系。

正文第一条表示三国君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互相援助,以维护宗教、和平与正义; 第二条敦促他们的人民实行基督教原则;

第三条要求公开承认这些神圣原则的各国参加神圣同盟。 宣言既未规定有效期限,也不受任何约束,具有宗教意味,故称“神圣同盟”。到1815年底,除英国、教皇和土耳其苏丹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了。

> > 1815年11月20日,《四国同盟条约》。

> > 神圣同盟曾镇压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运动,而1821年希腊起义既暴露了俄奥英法之间的矛盾,又使神圣同盟趋于瓦解。

> > 1849年沙俄出兵帮助奥地利镇压了匈牙利革命。革命被镇压后,奥地利不但不再需要俄国的帮助,还把沙皇当作巴尔干的主要竞争对手。1849年普王镇压德意志南部和萨克森的起义。1850年3月20日,普王在埃尔富特另组成了由普鲁士领导的普鲁士联盟以取代奥地利控制的德意志邦联。奥地利首相要求普鲁士取消普鲁士联盟,恢复德意志邦联,双方准备交战。尼古拉一世训令驻维也纳大使同奥相,普想谈判。11月29日,《奥尔慕茨协定》。普鲁士放弃普鲁士联盟。恢复德意志邦联。普鲁士认为,沙俄是使它蒙受“奥尔慕茨耻辱”的祸首,怀恨在心。这样,东方三个君主国团结的基础又动摇了,而英法与沙俄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更是不可调 和的。至此,维也纳体系完全破产。神圣同盟也土崩瓦解了。

> > 10,西、葡两国对美洲的殖民统治与拉美各国的独立运动? > > 答:从1492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到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280多年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争夺的结果,西班牙的猎物为最多:除巴西圭亚那外,它占有整个中南美洲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波多黎各和对多明各的大部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分为四个总督区。各总督区的总督是西班牙国王的直接代表。 > > 葡萄牙是西方最早的殖民统治者。1500年航海家加布拉尔来到巴西沿岸。不到半个世纪,葡萄牙就席卷了整个巴西。1580年,西班牙国王继承葡萄牙王位,同时控制了葡萄牙南美殖民地巴西达60年。1668年,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并将巴西归还葡萄牙。葡萄牙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重商主义的学说上。直到1808年巴西的商务完全由葡萄牙垄断。凡与葡萄牙竞争的工农业一律加以限制。葡萄牙垄断巴西的木材采伐,钻石开采,并征收进口关税和矿产品五分之一的王室税,这些是葡萄牙岁入收入的重要来原。

> > 拉美各国的独立运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传来,海地人民受到鼓舞,1791年,夏天海地爆发革命。在黑人英雄杜桑领导下,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的侵略军,1801年1月统一全岛宣布独立。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是现代的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海地革命既是拉丁美洲人民第一次反殖民主义的伟大创举,也是美洲第一次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树立了以弱胜强的先例,失去了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 > 1810年至1815年的西班牙革命和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战争都失败了。第二阶段1815至1826年,西属美洲殖民地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彻底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820年1月1日,西班牙爆发第二次革命。1821年2月 24日,墨西哥宣布独立,次年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1821年9月15日,中美洲各省在危地马拉宣布独立。1823年7月1日,中美联省共和国正式成立。

> > 1818年玻利瓦尔成立了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 > 1819年12月17日,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包括委内瑞拉和新格拉纳达,并通过宪法,

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和最高统帅。1819年12月29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 > > 何塞圣马丁领导了拉普拉塔的独立运动。从1814年起他就是阿根廷革命军的统帅。1818年2月12日,智利独立。1821年7月28日,秘鲁宣布独立。1822年7月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晤,圣马丁辞职。1825年8月25日秘鲁独立,改称玻利瓦尔共和国,至此,西属美洲殖民地全部解放。

> > 巴西的独立运动并没有发展为大规模的革命战争。1889年建立巴西联邦共和国。

> > 11,试析门罗宣言?

> > 答:从建国初期起,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对美国要夺取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的野心就毫不讳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其中宣布三项原则: 1,今后任何欧洲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作为将来殖民的对象;

2,欧洲的政治制度与美洲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不同,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的任何企图都将危及美国的和平与安全;美国不干涉任何欧洲列强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将来也不干涉;

3,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已经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进行的任何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从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

> > 这项咨文代表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以后就被称为“门罗主义”。音从咨文的措词来看,似乎是非殖民主义,反专制主义的,当时在防止拉丁美洲新独立 的国家遭受欧洲反动的神圣同盟国宰割的威胁,以及阻止英国在拉丁美洲扩充政治实力、建立殖民地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进步的意义。同时,对美国来说,门罗主义在运用时实际上就日益演变成为侵略性的,并充当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了。

> > 12试析奥斯曙帝国的衰落和东方问题? > > 答:早在1300年奥斯曼就创建了奥斯曼王朝。奥斯曼帝国在中世纪是东方一个大帝国。 > > 17世纪奥斯曼帝国趋于衰落,欧洲列强开始入侵。沙俄南下政策的矛头指向黑海和巴尔干,英法奥都想夺取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样就产生了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 东方问题始于十八世纪末,逐渐成为整个十九世纪欧洲外交的主题之一,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东方问题”这个政治术语是1822年10月在神圣同盟召开的维罗纳会议上讨论希腊问题时才使用的。恩格斯认为,所谓“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并批出奥斯曼帝国是由“三个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非洲的藩属王国(埃及和突尼斯)

> > 、亚洲土耳其和欧洲土耳其”马尔干半岛是列强争夺的目标,也是东方问题的核心。

> > 13论沙皇俄国是欧洲宪兵?

> > 答:从维也纳会议到克里米亚战争这段时期,沙俄是欧陆主要强国。1830年至1850年沙俄充当欧洲宪兵,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在国际上起了极其反动的作用。1830年沙俄残酷镇压了当时的波兰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沙俄在波兰屯集42万大军,以防波兰人民起义;同年春天,普鲁士所属波森爆发的波兰起义遭到普军镇压,尼古拉一世对此深赞赏。1849年,俄军又帮助奥地利对匈牙利革命进行了武装干涉。

> > 上述一系列事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沙俄的武装干涉决定了欧洲革命的失败。因为沙皇俄国成了屠杀各国革命人民的刽子手,所以后来列宁也说:“沙皇政府是整个文明世界的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 > 14,围绕美国南北战争的国际斗争?

> > 答: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源于北部诸州发展工商业资本主义,实行雇佣劳动制;南部诸州发展种植园经济,实行黑人奴隶制。1819年美国共有22个州,其中自由州和蓄奴州各占一半。1819年密苏里州申请加入联邦,南北方发生争执。1820年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1854年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申请加入联邦。喜获丰收萨斯的斗争揭开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导致了美国政治力量的分化和改组。1854年共和党成立,以对抗代表南部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成立“南部同盟”。四月12至14日南北战争爆发。

> > 欧洲国家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态度:

英国对独立战争,第二次反英战争以及1823年门罗主义排斥英国在拉丁美洲的势力一直耿耿于怀。

法国拿破仑三世认为法国已恢复了在欧洲的优势,热衷于冒险的对外政策。西班牙梦想恢复失去的昔日拉丁殖民帝国。

南北战争爆发前,西班牙已占有古巴和波多黎各,1861年3月23日,重新占领多米尼加黑人共和国,造成圣多明各事件。俄因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怀恨,因为英法同情南部,所以俄国同情北部。

南北战争期间美国的外交主要是对英法,其次是对西班牙和俄国。南部同盟的外交则是派代表到欧洲各国游说,争取承认。英法西荷宣布中立,实际上是承认南部同盟。1861年1月墨西哥内战结束,宣布停付外债,导致英法西三国的武装干涉。 > > 俄国对林肯政府态度亲善。力图拉拢美国对对付英法。1863年9月俄波罗的海舰队抵纽约港访问,十月太平洋舰队又到旧金山。正当1862年至1863年英法以武装干涉美国内战相威胁的时候这两支俄国舰队的到来对于美国联邦政府是有利的。

> > 1865年5月9日,李将军向格兰特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 > 1867年,西华德以720万购买阿拉斯加。

> > 15、试析意大利统一?

> > 答:1848年革命失败,意大利仍处于封建割据和外国统治之下。当时意大利共有七个邦国,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力图以撒丁为中心统一意大利,建立由萨瓦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联合执政的政权。他认为就争取法国。1858年,双方会谈,缔结非正式协定,拿破仑三世答应出兵帮助撒丁对奥作战。1859年4月28日,奥对撒丁王国宣战。1859年11月10日,撒丁与奥签订最后和约《苏黎世条约》。伦巴第并入撒丁王国。1860年3月18日,合并托斯卡纳、莫德纳、帕尔马三个大公国,3月24日,法国和撒丁《都灵条约》,法国取得萨瓦和尼斯,拿破仑三世同意建立意大利王国。1860年底,撒丁国王进入两西西里。 > > 1860年3月17日,意大利王国成立,定都佛罗伦萨。但威尼西亚仍在奥地利统治下,罗马还由法国军队占领。因此,意大利统一的最后完成尚待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后才能实现。

1、俾斯麦结盟体系的建立

> 1870年的普法战争使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与国际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战争不仅导致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的崛起,而且使法国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德法矛盾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一组主要矛盾。70-80年代,俾斯麦外交的基本路线是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其他列强与法国结盟。 > (1)《兴勃隆协定》与三皇同盟

> 俾斯麦孤立法国外交政策的关键是处理好德俄奥关系,实行德俄、德奥联盟。俄国与普鲁士有着传统的友谊,奥地利在普法战争后也走上了与德国谋求和解的道路,这就为俾斯麦外

搜索更多关于: 国际关系史 (2)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攻占华沙。普奥担心俄国独占波兰,也进军波兰。俄国为避免战争,同意彻底瓜分波兰。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背着普鲁士与奥地利缔结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密约,使普鲁士面临既成事实,然后强使普鲁士接受她的条件。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的结果是:1,普鲁士得到化沙2,俄国分得立陶宛,库尔良吉亚,以及直到涅曼河,布格河为止的地区3,奥地利取得卢布林,克拉科夫以用它所属的两州。 > >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是三个封建专制国家在中欧争霸的后果之一,而三国的联合是在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波兰三次被瓜分后,在一段时间内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俄普奥瓜分波兰的反动联合,成为它们后来反对欧洲革命运动与镇压民族解放运动采取共同政策的一个基础,也是神圣同盟时代它们结成伙伴的一个历史渊源。 > > 8,试析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 > 答:从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举行的维也纳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