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边塞诗公开课 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案
设计日期:2015年3月24日 设计人:单梅
一、知识回顾:诗歌按题材分类,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大家结合例句把这几大类写出来: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闺怨诗等。
二、导入:
1、下面两首诗同属于哪类题材? [边塞诗] 2、说一说:
(1)你还学过哪些边塞诗?说出题目或名句。[附页]
(2)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边塞诗这一题材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归纳诗人常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情怀。 四、常见意象:
1、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刚才那两首诗是边塞诗的? [结合标题和注释,找关键词和意象]
2、通过把握一些常见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诗歌的题材,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为我们答题提供便利,那么边塞诗的常见意象还有哪些呢?
[1、景观;2、器物;3、地点;4、人;5、乐器及曲子] [意象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壮阔。]
3、小试身手:【参考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有关边塞的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在把握边塞诗常见意象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1
《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案
五、情感归纳:(小组讨论)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归纳]
内容
六、课堂练习:
1.悲风、寒水、战马、黄尘(1分,答对2个得1分);秋风凛冽、河水寒冷、黄沙飞舞的苦寒萧索、苍凉辽阔。(2分)
2.杨诗以战争悲壮场面铺垫,引出“寸心明白日”,表现出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和满怀豪情、立志杀敌爱国的思想感情。(2分)
王诗在状写塞外苦寒的基础上,追思昔日长城一战,巧用对比,表现出诗人反战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
1.对比两诗意象,都有风、水、马和黄沙。这些事物都是边塞所具有的东西,所以两诗都为边塞诗,在寒秋这特定的环境中,我们感受到了苍凉、萧索。
2.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表明征人的豪情。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归纳,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巩固。
2
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渴望和平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人 将士 友人 《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案
八、课后作业:
边上闻笳① (其二)
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
②
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2.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2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2分)。
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2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结合着注释,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如沙漠、小草、绿杨等,然后再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即修饰景物的词语,如“无尘”“新”“荣枯”等词,描绘出了边关虽无风尘,但塞外依然“荣枯”,“不见绿”表现了边关缺少春意的气息。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意境的基础删个,结合着注释,从景物描写渲染的气氛角度来体会烘托的作者情感。由第一题可知,边关塞外沙漠缺少春天的气息,渲染了塞外环境的萧索氛围,自然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愁;“独” “离乡万里”直抒胸臆,抒写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愁。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