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doc123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doc12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36:05

6 预防与预警

6.1 风险监测

6.1.1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传染病疫情事件由总经理工作部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6.1.2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总经理工作部负责搜集、整理、及时监控疫情发展情况,收集汇总各部门人员身体异常情况日报表,对所有可能存在疫情的区域,给予指导或彻底消毒,并对易感染人群,特别是发热病人给予及时监控及甄别。

6.1.3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当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人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上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单位。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预警分级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预警:Ⅰ级(重大疫情)、Ⅱ级(较大疫情)、Ⅲ级(一般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Ⅰ级:发生或可能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Ⅱ级:发生或可能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Ⅲ级:发生或可能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

预警发布程序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 疑似病例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人员汇报,各部门每天定时向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人员汇报本部门疫情情况(是否有发热病人或情接触情况),如出现疑似病人由总经理工作部进行甄别和处置。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后,总经理工作部应成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并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 总经理工作部及时将疑似病人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相关部门要对外来人员及时进行摸底排查,尽早发现疫情的苗头,及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做好社区的卫生监督工作。 6.3 预警结束

疑似病人经医学观察排除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人经治疗处理后确认康复,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汇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综合分析判断后发布预警结束通报。 7 信息报告

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当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

总经理工作部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立即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逐级上报**********公司总经理工作部,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按规定通报*****卫生局、******疾控中心。 8 应急响应 8.1 响应分级

8.1.1 Ⅲ级响应(一般事件):当发现一般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人员或总经理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部长作为此级响应责任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联动总经理工作部、公司工会、车辆管理中心、宣传部门。

8.1.2 Ⅰ级响应(特大疫情)、Ⅱ级响应(重大疫情):总经理工作部发现重大疫情或特大疫情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人员应分别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 8.2 响应程序

8.2.1 一般事件:当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总经理工作部应成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并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主任作为此级响应启动责任人。

8.2.2 重大疫情和特大疫情:总经理工作部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人员应分别通知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作为此级响应启动责任人。 8.2.3 响应行动流程图见13.7.1

8.2.4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负责按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准确向********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疫情情况。 8.2.5 传染病疫情事件报告内容见13.4

8.3 应急处置

8.3.1 当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或总经理工作部。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8.3.2 总经理工作部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并建议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根据情况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应分别通知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宣传部门配合居委会及时做好宣传工作,稳定职工和病员情绪。

安全监察部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公司工会应做好患者亲友的接待、安抚工作。

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8.3.3 当传染病疫情暴发,虽采取措施但不能有效控制时,为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对部分

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

8.3.4 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见附件13.7.2 8.3.5 病人的治疗和转运

医护人员带好防护用具,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对所发现的疑似病人,按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治疗和转运。

转运时用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将发病情况,诊断或疑似诊断(病历)向收治医院详细介绍,帮助收治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8.4 应急结束

在公司所辖区域,应隔离时间段内,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由组长宣布“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结束。 9 后期处置

9.1 “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结束后,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9.2 财务部负责牵头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及后期保险和理赔等工作。

9.3 传染病疫情事件调查组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准确查明传染病疫情的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9.4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上级主管部门。 10 应急保障 10.1 应急队伍

按照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各部门成立相应的应急队伍,并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和演练,做好日常应急准备检查工作,确保危急事件发生后,按照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和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及时到位,具体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10.2 应急物资与装备

总经理工作部必须储备足够量的治疗传染病的药品和防护器械,如眼镜、隔离衣、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口罩等。见附件13.3 10.3 通信与信息

与传染病疫情应急救援有关的上级单位、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电力监管等机构联系方式, 见附件13.1。 10.4 经费

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保障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财务部负责此经费的统一管理,保障专款专用,在应急状态下确保及时到位。

10.5 其它

10.5.1 各部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对危急事件进行处理。

10.5.2 各部门按照规定表格内容对所属人员的体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

上报。

10.5.3 设置安排观察区域,对隔离人员进行观察。安排好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使其能安心配合隔离。做好公司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 10.5.4 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10.5.5 禁止非公司人员乘坐公司车辆,随时对公司属车辆进行消毒。根据需要派出专用车辆参加救援工作。

10.5.6 对传染病的疫情来源、可能的传播途径及范围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对生活区的居民进行监督检查。 11 培训和演练

传染病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每两年必须组织总经理工作部、思想政治工作部等单位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疫情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对所有参加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知识培训,使各级人员能熟练掌握预案内容。每次演练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强化和提高各项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等常识,提高员工守法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12 附则

12.1 术语和定义

传染病

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

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传染源

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有的传染病有几个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空气传播(2)水源、食物传播(3)接触传播(4)生物媒介传播(5)血液及其制品传播(6)经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整体。易感者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易感者的抵抗力超低,其易感性就越高。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就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甲类传染病

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

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又增加了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丙类传染病

搜索更多关于: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doc123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6 预防与预警 6.1 风险监测 6.1.1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传染病疫情事件由总经理工作部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6.1.2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总经理工作部负责搜集、整理、及时监控疫情发展情况,收集汇总各部门人员身体异常情况日报表,对所有可能存在疫情的区域,给予指导或彻底消毒,并对易感染人群,特别是发热病人给予及时监控及甄别。 6.1.3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当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人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上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单位。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预警分级 按照其性质、严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