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立足教材,归纳联系,形成能力

立足教材,归纳联系,形成能力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3:34:32

立足教材,归纳联系,形成能力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 龙海市桃源中学 林立勇

中考语文命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权重120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4/5),尤其是近几年来,中考语文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是: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基本上取材课外(如2000年,2001年,2006年),有的年份阅读题甚至通卷取之课外(如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考生最薄弱的环节也恰恰是阅读理解,2006年中考,抽样统计的结果是:文言文比较阅读得分率为69%,议论文阅读《“己养养鸟”莫如“鸟养养鸟”》得分率为55.8%,散文阅读《余音》得分率为69.3%。对此,有的教师就尝试着采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搞题海战术,进行强化训练,但是却忘了“就地取材”,轻视甚至忽略了教材的作用。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与新课标倡导的“少做题,多读书”的原则相悖,不利于学生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应该看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文字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教师在平时要认真地把它当成例子教好,让学生通过例子掌握阅读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在复习时更要充分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巩固、提高阅读能力。因此,立足教材,扎实过好课文复习关,这才是迁移知识,形成能力的根本保证。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材,主要以课文和文后练习为主体,复习量大,而且六本教材使用三年,学生遗忘多。与之相反,总复习的时间却又相对较短。时间紧,任务重,复习的高效率、高质量自然成了我们的

追求。在此,我们建议教师不妨采取“归纳联系”的方法。知识间本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复习更是一个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复习时可以打破界限,跨课文、跨单元、跨文体、跨年级进行知识重组,在归纳中联系,在联系中归纳。只要细心观察,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教材中的联系比比皆是。以下试举几例:

一、 同一文体课文的联系

新课标除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外,还分别对各类文章的阅读提出不同的目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若以表达方式分,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含科技作品)、议论文三种;若从文学角度分,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四种;若以年代分,还可以有现代文与文言文(含古代诗、文等)。这样可以把同属一种文体的课文归纳起来,参照课本附录中《记叙文的阅读》(2001年人教版第一册),《说明文的阅读》(第四册),《议论文的阅读》(第五册),《怎样读诗》(第三册),《谈谈小说》(第五册),《谈谈散文》(第四册),《谈谈戏剧文学》(第六册)等有关阅读知识的文章(不过,后来选用的2002年语文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的附录,却没有安排此类介绍文体阅读知识的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然后再紧密结合考试要求、单元提示,梳理出每一种文体的复习要点,使各种文体的复习自成体系。如:记叙文主要是要素、人称、线索、顺序、中心、详略等;说明文主要是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议论文主要是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议论的语言等;小说主要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等。综观历年中

考试题,各类文体的阅读命题基本上也是围绕上述几个要点(其实也可以说是考点)来进行的。例如,2005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漳州皮影戏》就重点考查了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2001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学贵有疑》就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议论文语言的特色等;2002年中考小说阅读《干涸的眼睛》则侧重考查小说三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人物形象。

二、 不同文体课文的联系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是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的文体。然而包含上述表达方式在内的五种表达方式,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运用于各种文体之中。不同文体间的联系也借此而生。常见的有:记叙文中的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记叙(举例子)、描写(摹状貌);议论文中的记叙等。考试中往往要求学生能理解和分析各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这是个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还是凭借联系、发现规律。如描写中的环境描写除了能形象地表现环境以外,还能用来交代背景,烘托形象,渲染气氛,表达心情等。教材中就有许多现成的例子:《最后一课》中镇公所布告牌的场景描写,《故乡》中对现实中故乡的描写,《变色龙》、《孔乙己》中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等,是为了交代背景;《最后一课》中清晨自然景物的描写,是为了烘托形象;《孔乙己》中描写中秋过后的天气,是为了渲染气氛;《社戏》中第11段的景物描写,《我的叔叔于勒》出游前后的海面景色描写等,是为了表达人物心情。又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其作用主要是使叙述的内容意义更突出、更深化,有的议论甚

至就是文章的中心,《一面》、《荔枝蜜》、《故乡》等课文中的篇末点题均属这种情况。另外,还应注意同一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如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则是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如1999年中考有关“桥”的说明文与记叙文的语段比较阅读第21题——两段都有描写,但作用却不同,试结合体裁加以说明)

三、 同一题材课文的联系

近年来,中考阅读题设置的一个趋势是提供题材相同的几个材料让考生进行比较阅读。因此,复习时这方面的内容也值得关注。从大的方面来看,教材的单元编排有的就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反映同一题材的课文集中安排在同一单元”。如第一册的各个单元依次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景物、想象世界、古代生活等。从小的方面来看,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或属同一题材,或都涉及到了某个相关内容:《藤野先生》、《我的老师》同写老师;《白杨礼赞》、《苏州园林》都写了“树”;《孔乙己》、《范进中举》都刻画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形象??因为诸如此类的材料命题点不少,所以也常常成为比较阅读取之不竭的题库。从1999年中考《中国石拱桥》与《北京立交桥》的比较阅读开始,除2004年没有出现以外,一直到2006年中考,均出现相关题材的比较阅读考题。

当然上述的归纳主要目的在于点拨学生,指明方向,教给方法,至于具体问题固然是需要具体分析的,教师不能包办,也不宜包办,更不可能包办。

最后还需补上一笔,课文的复习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课文既是阅读的范例,也是作文借鉴的范例。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学习“大家”的写法。

搜索更多关于: 立足教材,归纳联系,形成能力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立足教材,归纳联系,形成能力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 龙海市桃源中学 林立勇 中考语文命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权重120分,占整份试卷分值的4/5),尤其是近几年来,中考语文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是: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基本上取材课外(如2000年,2001年,2006年),有的年份阅读题甚至通卷取之课外(如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考生最薄弱的环节也恰恰是阅读理解,2006年中考,抽样统计的结果是:文言文比较阅读得分率为69%,议论文阅读《“己养养鸟”莫如“鸟养养鸟”》得分率为55.8%,散文阅读《余音》得分率为69.3%。对此,有的教师就尝试着采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搞题海战术,进行强化训练,但是却忘了“就地取材”,轻视甚至忽略了教材的作用。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与新课标倡导的“少做题,多读书”的原则相悖,不利于学生形成真正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