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姚古镇布局特点及其历史沿革研究 - 图文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了古镇各个时代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姚古镇明清至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兴旺的景象,“且坐契茶”己被《中华名匾》这本书收录,成为广西入选全国的十六块名匾之一。
1944年秋,桂林被日军侵略后,何香凝、高士其、欧阳予倩、张锡昌、千家驹、梁漱溟等大批民主爱国人士从桂林迁移到黄姚,并在黄姚创办《广西日报》。如今,黄姚镇还保存着他们留下的遗迹,如《广西日报》昭平版编辑部旧址,高士其寓所旧址,欧阳予倩寓所旧址,广西艺术馆旧址,何香凝寓所旧址、千家驹寓所旧址等。
19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第5章 主要景点及其特产介绍
5.1 主要景点
①广西省工委旧址
广西省工委旧址位于古镇宝珠观内。[10] 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
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②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姚江边,宝珠观东侧。[12] 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③鲤鱼街
鲤鱼街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 古时候,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
20
图5-1:广西省工委旧址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5-2:仙人古井,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这条街也叫“鲤鱼街”。
④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离源头鸡公山约两三公里,占地约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为5口。[16] 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
图5-3:安乐寺,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以前,镇上的群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
⑤安乐寺
安乐寺在黄姚安乐街。[18] 明朝万历26年(1573年),土人为排斥到这里谋生的汉人,经常出来抢掠钱财,于是他们以鸟羽檄(急文)呈上,请知事和府台知府派官来治理,当时知府派千户李道清率官兵讨平了土民之乱。为了感激平定叛乱之有功官兵,黄姚民众集资建了这个寺,起名“安乐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远纪念。当时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了。
⑥钱兴烈士像
钱兴烈士塑像矗立在黄姚
图5-4:钱兴烈士像,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1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镇宝珠观中共广西省工委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塑像高3米,玻璃钢塑造。塑像基座高2.6米,宽1.5米,台基边长1.1米,台下阶梯三级总高0.5米,为花岗岩结构。[20] 这一尊塑像是为了纪念中共广西省第一任工委书记钱兴于1986年兴建的。
5.2 特产介绍
1、黄姚豆豉:古“昭平三宝”之一,因产于黄姚镇而得名。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产品颗粒均匀,乌黑发亮,豉香郁馨,隔壁闻香,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调味佳品。
黄姚豆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
图5-5:黄姚豆,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黄姚黄精:为“昭平三宝”之一,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根状块茎,可入药。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消渴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黄精受戊已之淳气,故为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及其养,则水火即济,木金交
22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3、黄姚豆腐:制作过程包括浸豆、磨浆、滤渣、煮煞、冷却等一系
图5-6:黄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列工序,加上本地石山溶洞流出的优质水,制作出来
的豆腐特别鲜嫩、细腻、白如凝脂且不易破碎,不易出水,烹饪后,鲜美、滑喉。
图5-7:豆腐酿,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