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黄姚古镇布局特点及其历史沿革研究

黄姚古镇布局特点及其历史沿革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9:39:52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3.2 宋代移民与“黄姚”名称的由来

图3-3:黄姚古镇小街风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黄姚”之名是怎么来的?这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们都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古镇历史的发端。关于这一问题,民间有不同的传说:

一说黄姚古为壮瑶杂居之地,最早的居民是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狄青率部南征侬智高,其部将路经黄姚,派士兵打探路线,得知当地只有黄、姚两户人家,于是就把此地称为黄姚。现在镇上已无姚姓,而黄姓则是清代后迁入,不是原来的黄姓。

第二种说法是以前黄姚最早的居民是黄姓瑶族,他们以种红薯、水稻、种桑养蚕为生,然后把农产品挑到姚江下游的农村出售,如有人问:“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人们会告知是黄姓的瑶族人从上面挑来的。说来说去,黄姓的瑶族人就变成了黄瑶。那时候,说瑶族的“瑶”字有歧视的意思,后改为“姚”字。

第三种说法认为黄姚是因姚江而得名。每逢雨季,姚江之水奔腾如黄龙,后人便将此地称为黄姚。

11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第四种说法认为:黄、姚两姓是明代初年迁来的外地移民,因为人多势众,所以把这个地方称为黄姚。

黄姚地名究竟因何而得,看来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因姓氏、民族得名都有可能。

3.3 明代移民

根据民间传说和族谱的记载,明代中叶以前,黄姚又有蒙、裘、邹、伍、孟、邓、陈、刘等姓汉族移居。古镇现保留了数量较多的明代建筑,如著名的宝珠观、古戏台、兴宁祠、带龙桥等均为明代中期建筑,并且是黄姚古建筑中的精品。从这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看,明代中叶时黄姚汉族移民已经有一定规模。尤其是古戏台这一大型公共性娱乐设施的创建,更能说明黄

姚汉族移民的聚落已初具规模,社会经济已有了较大发展。

明代中期,岭南的福建、广东等地汉族人口的数量急剧膨胀,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大量汉人由东往西,向人口相对稀少的两广交界山区迁徙。从而引发了汉族移民和当地壮族、瑶族的矛盾。因此,明代中后期广西东部、东北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官府对少数民族的征服以及瑶族、壮族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从明正统年以后一直持续到明末。史载:“明景泰以后大藤峡瑶数倡乱,韩襄毅、王文成先后平定。至我朝康熙四十二年,亦啸聚为寇”[2]在这个过程中瑶族、壮族遭

12

图3-4:黄姚古镇夜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到排斥而远徙他乡或是被同化,他们在广西东部地区的分布范围不断缩小。民国《昭平县志》卷1说昭平“夷民昭是历有两种,在昔均以顽梗,闻自明末总督戴耀大征,而

图3-5:雨中的黄姚古镇,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后经二百余年潜移默化,今

编户为民,相安无事,前人之功固不可没”。这多少反映出明代对昭平土著民族用兵的惨烈程度。历史文献中多将瑶、壮起义称为剽掠等,但瑶族、壮族连绵不断的反抗,根本的原因是汉族不断迁入,土、客之间因土地、经济纠纷、文化冲突的矛盾。

为开发战后荒芜的土地,明政府官员的一贯做法就是移民垦殖。《明实录》卷12载:“广西桂林府古田县、柳州府马平县皆山势相连,瑶壮恃以为恶……请兵二十余万,四面夹击,连进三年,使民安堵,方令班师。……或地多民少,令各处招发流民填实。”民国《昭平县志》卷7载,万历年间政府对昭平境内瑶族、壮族的动乱进行大肆镇压,事后从粤北的翁源县招徕汉民佃种收租。

明代黄姚汉族移民就是在上述背景之下迁来的,迁入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汉族民系,为有别于清代中晚期到达桂东地区的另外一支汉族民系“客家人”,他们自称“本地人”

13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3.4 清代移民

清代,由于语言相通,文化上无障碍,莫、古、劳、吴、林、梁、黄、叶等姓从广东先后迁来,逐步成为黄姚的大姓。黄姚莫氏仙山宗支族谱说,其祖先是清朝初年从广东高明县古劳村迁入黄姚镇黄姚街山根(今龙畔街)居住。梁氏族谱说,他们的祖先是建炎年(1127)从广东珠玑巷迁到新会古劳村,清初又从古劳村迁至黄姚。梁氏祠堂中的“重建梁氏宗祠碑志”说祠堂是建于康熙初年。古氏族

图3-6:古镇带龙桥,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谱说其祖先是清顺治年间从广东鹤山(从新会分出)古劳村迁来黄姚经商而定居下来的。劳氏族谱说其祖先是雍正、乾隆年间县从广东鹤山县古劳村迁来。林氏族谱说其祖先是清朝初年从广东南海县迁来。南海在鹤山东北方,隔西江于鹤山相望,紧邻广州市。郭氏族谱记载,其西迁始祖郭佐廷是清顺治年从广东高明县松柏乡迁来黄姚。高明北接西江,西南与鹤山相邻。吴氏族谱说黄姚吴氏是康熙初年从福建迁来黄姚经商定居下来的。

从上述族谱的记述来看,莫、古、劳、梁四姓来自同一地点——古劳村。古劳村是因古姓和劳姓的定居而得名,传说古、劳两姓始祖是表兄弟。清雍正10年(1732年)清政府在今广东新会、鹤山、高明相邻处建“古劳都”,因此,不同族姓的家谱中,“古劳”的行政隶属地就有新会、高明、鹤山不同说法,实际是

14

搜索更多关于: 黄姚古镇布局特点及其历史沿革研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 3.2 宋代移民与“黄姚”名称的由来 图3-3:黄姚古镇小街风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黄姚”之名是怎么来的?这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们都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古镇历史的发端。关于这一问题,民间有不同的传说: 一说黄姚古为壮瑶杂居之地,最早的居民是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狄青率部南征侬智高,其部将路经黄姚,派士兵打探路线,得知当地只有黄、姚两户人家,于是就把此地称为黄姚。现在镇上已无姚姓,而黄姓则是清代后迁入,不是原来的黄姓。 第二种说法是以前黄姚最早的居民是黄姓瑶族,他们以种红薯、水稻、种桑养蚕为生,然后把农产品挑到姚江下游的农村出售,如有人问:“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人们会告知是黄姓的瑶族人从上面挑来的。说来说去,黄姓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