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集 - 图文
学理论。』 知识回顾: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 总结提升:通过比较几种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的总结从更高的层次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出问题:判断某同学成绩是否及格.要求如下: 在文本框1输入数字,如果大于等于60,则在文本框2中显示\及格\大于75,则在文本框2中显示\良\大于95,则在文本框2中显示\优\否则就显示\不及格\该如何设计? 『教师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多分支语句埋下了伏笔。体现了章老师一贯的设计风格——逻辑性强。』 的理解应用。 新的问题出现为学生学习下一节课的知识留下思考空间。 【教学反思】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认真回顾,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选择结构的基本语法的特点,绝大部学生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在整个课时量上也并不算少。之所以没有把其他选择结构在本节课上讲,是因为如果设计内容过多,学生反而不能够很清晰,深刻的理解。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去操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是在本节课中讲解了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事实证明,如此设计是可行而且也是必要的,只有给学生多一点操作实践的时间,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的优点十分鲜明,精彩的引入和层层深入的语法分析始终将学生牢牢地控制在学习过程之中。具体分析如下: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一开始使用的猜单双的例子充满悬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程序内部秘密的动机。并且通过揭示赌博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教师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动机后,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还不足以完成程序的编写,于是使用幸运52的例子一方面保持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分析分支的流程图。接着分析单分支的语法结构、流程图、多分支的语法结构,教学流程紧凑,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3.从学生出发
课堂的内容丰富,如猜单双、幸运52、中文语法表达和密码判断等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同时必将更加关注常见生活现象背后所
21
蕴藏的丰富内涵。
【专家点评】
本课教学过程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围绕主题协同操作、练习反馈、应用拓展、总结回顾等环节层层展开,环环相扣、生动流畅。
课的开始,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猜单双数?的编程游戏引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为什么总是猜不对?的疑问中,自然进入对分支结构的理解。在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的讲解中,教师巧妙避开生涩的程序代码而从生活中类似的语句入手,随后再沿用同一个输入?密码?问题,从单分支结构到双分支结构,引导学生运用简单VB代码实现问题解决,进而通过两道练习题巩固对分支结构的理解。
本课教学设计看似普通的却有实效的。一个问题释疑的同时新的问题孕育其中,透过教师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或障碍,让人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深入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然而,课中学生的思考和操作体验都没有离开教师设定的轨道,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没有打开,开放度不够。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段青)
22
案例四: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
【基本信息】
作者 单位
潘吉光 课时 浙江省平阳县第一中学 1课时 【课标要求】
(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内容标准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选择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 (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选择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学程序设计者的一道难关:①语句格式稍显复杂;②功能理解有点难度,也就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它的执行流程;③解决问题时,无法建立合适、正确的“条件”。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有VBA中的几个常用函数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此处的“教材分析”事实上属于“教学任务分析”(或称“教学目标分析”)的范畴。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旨在确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结果的类型,以及判断有效学习的过程与条件。此处,作者对教学任务的分析重点放在了教学内容难点的分析上,并且确立了与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这就为下一步教学目标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掌握分支结构的用法与用途
(2) 掌握IF语句的格式,理解它的功能与执行流程 (3) 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既要自主探究,又要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指出,教学应面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
23
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本案例教学目标的前三点显然属于?知识与技能?的范畴,最后一点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而下面的?教法学法?应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建议能将三点统写在教学目标之中,并按三大目标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清晰。』
【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式、启发式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个别指导
『此处的教法、学法比较混乱,教法中的?探究式?应属于学法的范畴,而学法中的?个别指导?应属于教法的范畴。』
【学情分析】
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良好、求知欲强且基础知识扎实。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系统中十分的重要,它旨在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态度以及其他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特征,从而确立教学的起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备学生?。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与把握可以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依据。在编写组评审这篇案例的过程中,就有编委提出,案例的设计似乎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当回过头来看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之后就释然了——对重点中学的学生的要求自然要比一般中学要高。这也说明教学案例的普适性是受约于教学对象的,作者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虽然只有一句话,却保证了该案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配备Lanstar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广播、转播、示范等功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环境的交待。事实上,教学环境是保证教学案例能够得以实施的硬件基础,没有对教学环境的描述,使教学案例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当然,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案例的时候可以自己在脑中构建出支撑案例实施的教学环境,但无论如何,没有教学环境的描述,就会使教学案例缺乏完整性。很高兴地看到,本案例的作者保证了案例的完整性。』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T:“同学们坐过出租车吗?” S: “坐过”,大家异口同声。 T:“注意过出租车的计价器吗?” S:“注意过!”
T:“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我们当地的出租车是如何计费的。” 学生甲: 起步价(2公里以内)5元;超出2公里外,每公里1块4。
(2)引入课题
T:“好,说明大家对计价器是比较熟悉的。那我们能否编一个计价器程序呢?也就是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