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石B合同段隧道沥青路面专项施工方案
原因、受损情况、事故经过、应急处理措施的作用以及设备运转和物资储备情况等。
程序
1)现场值班员(或施工员)—项目部工程部—建设指挥部、地方政府
2)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3)事故发生后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瑞昌市人民医院,若无故延误抢救时间的指挥人员将受处分。 七、防护及预防措施
(一)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
1、隧道沥青砼铺筑施工一般具有作业环境高,热量散失缓慢,烟雾多,噪声大,能见度低和空气流进速度缓慢等特点,常见的危险、危害因素有5个方面。
有毒有害气体。隧道内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再加上作业现场高温沥青散发的气体和烟雾,以及汽车、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类机械设备排放的尾气不易散发,聚集在狭小的作业空间内,容易引起中毒事故。
2、噪声危害。由于施工工艺的需要,各种机械设备同时作业,其发动机噪声和碾压过程产生的噪声之和有时会超过人体听觉临界承受能力。
3、高温。沥青砼铺筑时温度高达170℃以上,加上通风不良、散热效果差,工作场所温度较高,容易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影响安全作业和人体健康;高温对摊铺机操作盘调平控制电脑中的电器部分直接造成死机、失灵等,必须定时更换保持其工作温度低于60℃;压路机发动机温度过高影响正常工作,需定时对碾压设备进行定时轮换。
4、火灾。主要存在沥青的高温表面,以及车辆机械运行和现场临时用电等火灾危险性。在施工设备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隧道外并配置高压水车待命。
5、能见度低。施工过程中的沥青废气和各种车辆排放的烟雾,使得本就黑暗缺光的隧道内能见度更低,极易造成事故。施工过程中一定配备安全帽、反光衣等反光警示物品、器具。
(二)实施预防措施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沥青混凝土铺筑安全,克服温度高、烟雾多、噪声大、能见度低和空气流通困难等危险、危害因素,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与防范措施。
1、我部采取施工人员轮班制度,4组施工人员进行轮班,对机械操作手以及劳务人员进行分组作业,每一小时进行轮换一次,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现场开水、淡盐水和保健(清凉)饮料供应充足,满足饮用和降温需要。
2、施工工艺采取顺风向铺筑,以减少碾压作业场所的沥青废气量和烟雾,增加能见度,清新空气,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健康。
3、进入隧道内所有施工人员均佩戴防毒面具,穿戴耐高温皮鞋及工作服,配戴好防毒口罩、护目镜与耳塞,避免因吸入过多有害气体导致头晕及休克。项目部配置专项救援车辆及医护人员在隧道外待命,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4、施工时对施工机械采取正常施工的双倍投入,进行轮换制度,确保沥青摊铺时碾压机械正常施工,以使沥青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对摊铺机操作盘施工中定时更换,避免高温导致摊铺机操作盘死机或操作失灵甚至损坏,无法正常工作使施工中断造成质量隐患。
5、为有效的保证隧道内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与施工人员安全,隧道内施工时配置3台移动式发电照明设备,确保隧道内视线良好。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衣及头置式矿灯并在隧道内设置相关安全标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