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南京最好的特价古旧书店推荐排行榜(修订版)
2013年最新版,关于南京的古旧书店,时代的变迁。
1南京天宫书店:位于朝天宫西街,老字号,也是南京现存较大的旧书店之一。该店成立于
2000年3月28日,多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少有的特价书、古旧书店。品种多,经营面积
广,实体店800多平方米,四大仓库近,特价品种近万,古旧书几万册。该店曾被多家媒体报
道过,现在也有专营网店了,网购确实挺方便,经营还是要跟上社会潮流的(百度搜索“天宫书
店”即可),全国各地书友都给予好评。该店主要折扣力度大,质量高,不单做零售,也做特价
书的批发。至于古旧书,只要有时间去逛,还是能淘到好书的。
该店特色:特价书,古旧书。
品种指数:4;价格指数:5;推荐指数:5。
2.学人旧书店:是南京目前资历最老的一家个体旧书店,在中山路300号和青岛路31号各
有一家分店。相信很多书友都与“光头老板”打过交道,也在该店买过不少好书。阚老板经常奔走
于上海文庙、合肥花冲,甚至北京的潘家园等地收书,且出价不低,再凭借多年来的经验,在该
店经常能够见到不少好书,只是价格也不菲。随着旧书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人旧书店也在困境
中徘徊,在该店听到的更多的是阚老板的叹息声。
该店特色:新印文史古籍
品种指数:5;价格指数:3;推荐指数:5。
3.唯楚书店:位于汉口西路上,店主是一位湖南小伙子,人很精明,也很勤奋。该店刚开张
时并不起眼,但却在南京这个旧书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城市生存了下来,汤老板确实有自己的一套。
店主几乎每天都出去收书,有时也去上海文庙,所以该店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好书,价格也还公道。
所以每当汤老板从上海进货回来,总有书友等着看他拆包选书。
该店特色:哲学、社科
品种指数:4;价格指数:5;推荐指数:5。
4.品雨斋书店:位于青岛路27号,据说店主自己也藏书,所以该店的经营范围也较广,除
了文史哲外,还有线装书、民国旧平装、连环画等,前一阵还看到过史树青、丁福保等人的信札。
店主在店里的时间不多,不知是否在外收书,不过该店的进书渠道也很奇怪,经常能见到很多好
书,只是马老板是内行,价格也不低。但该店有一块降价区,书价分别为1元、2元、3元和5
元,倒是经常能淘到一些好书,用马老板的话说:“这是捡漏区,经常故意放些好书在里边。”该
店今年来还开始做特价学术书,只是规模还不大,但品种还可以。
该店特色:中医类书、地方志
品种指数:5;价格指数:4;推荐指数:5。
5.学林旧书店:位于中央路上(鼓楼隧道北口),店主是学人书店老板的二哥,从事旧书经
营也有些年头了,只是因为要上班,所以书的品种不多,更新也不及时,但是价格也相对便宜,
对读者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该店特色:文史类
品种指数:3;价格指数:5;推荐指数:4。
6.老版本书店:位于成贤街南图附近的一条小巷内,店主魏老板在南京旧书摊游历十余年,
比较懂书,经常能够就一本书讲出一段典故。该店在开业时曾经“旺”了一把。但店主平常外出收
书不多,且多为一些特价书店卖过的书,品种更新不够快,所以最近生意好象不如从前了。不过
听说该店在网上销售还是很有特色。
该店特色:文史、社科
品种指数:3;价格指数:4;推荐指数:4。
7.华龙旧书店:位于中山路300号,学人旧书店旁。店主是一对下岗夫妻,从事旧书经营时
间也比较长,今年年初把店面扩大了三倍,是目前旧书店中面积最大的,但书的摆放仍显杂乱,
且品种太杂,菜谱、儿童书都有,也许店主想“全方位经营”吧。该店的文史书没有太多特色,价
格也不便宜。但门口的“3元区”和“5元区”倒是偶尔能淘到几本好书。
品种指数:3;价格指数:3;推荐指数:3。
8.雅籍旧书店:位于进香河路上的进香河菜场。店主比较懂书,所以书的品质不错,但价格
也非常高,所以更新也慢,这大概与叶老板不经常出去收书有关。但偶尔一去,总能见到一两本
不错的书。
品种指数:4;价格指数:2;推荐指数:3。
9.南都旧书店:位于随家仓3路总站,该店开业不久,所以有些南京的书友也不知道。该店
面积不小,但图书没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便宜。店内有三分之一是建筑类教材,可能店主在这
方面有什么渠道吧。笔者在开业之初,曾经淘到2本一般的书,后来再去,都是空手而归。
品种指数:2;价格指数:3;推荐指数:2。
10.仓巷旧书一条街:位于水西门附近的仓巷,由众多的小旧书店组成,约有十几家。名声
很大,但内容着实一般,往往淘半天也找不到一本,但价格也不算贵,勤跑也能捡到漏,所以对
南京的书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倒是仓巷南口有一家专营连环画的书店有些特色,店主经常能弄
到一些不错的东西,经常看到一些外地书友在此满载而归。
品种指数:3;价格指数:5;推荐指数:4。
11.朝天宫“鬼市”:每周六周日(主要是周六)凌晨2:00左右,在王府大街南段及朝天宫
的东门外,陆陆续续会有一些旧书摊出来,最盛时有一百多家,平常也有四五十家,只是到了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