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疫苗相关知识问答

疫苗相关知识问答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2 11:43:30

怎么做更合理一些?完全有必要打小猪,还用做滴鼻吗?一次还是两次? 任何情况下都完全有必要打小猪,因为仔猪的群体较大,如果感染,风险更大,反过来会感染种猪。稳定的阴性场可以考虑取消滴鼻免疫,商品猪在8周龄免疫一次,12周各免疫一次。

5.2 伪狂犬疫苗母猪是一刀切还是产前打好?

伪狂犬一刀切比较好,抗体整齐度高,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母猪漏免的几率相对少一些。

5.3 伪狂犬为什么需要滴鼻?

在鼻腔粘膜形成局部免疫力,防止野毒潜伏感染,防止呼吸道感染,并可以尽早在产房免疫并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5.4 滴鼻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弱毒疫苗会移植到免疫猪的潜伏靶器官组织即三叉神经节---占位作用,并通过与野毒的感染竞争,从而阻断潜伏感染,可以在鼻腔粘膜形成牢固的粘膜免疫。 5.5 难道注射效果不好吗?

注射同样有效,但是不能形成牢固的局部粘膜免疫,注射不能用于产房仔猪以及6-7周龄前的仔猪,因为容易受母源抗体干扰。 5.6 为什么油佐剂的疫苗不能滴鼻?

不能形成很好的雾状,不能被鼻粘膜吸收。 5.7 滴鼻是否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

不会

5.8 滴鼻能否阻止潜伏感染?

能。

5.9 伪狂犬中采用barthaK-61毒株,到底是什么意思?能起什么作用?

Bartha弱毒株是由匈牙利学者Bartha于1961年分离,并经猪肾、鸡胚反复传代致弱的一个疫苗株。该疫苗株基因组中存在多个突变,在US 区存在涉及整个gE 基因和11K及部分gI和28K片段的一个大缺失,在UL区gC基因信号序列存在点突变,UL21有8个点突变(gM基因),该疫苗株基因组中基因TK没有缺失,因而可以有效阻止潜伏感染。

5.10 伪狂犬疫苗选用bathar k 61毒株,对比其他毒株,它的优势在哪里?

免疫原性高,自然缺失,稳定性好,毒力不返强,保留TK基因从而阻止潜伏感染。

5.11 伪狂犬免疫后多长时间检测为宜?

建议一年检测2-3次,全群抽样检测,并且需要监测gE和gB抗体。

5.12 伪狂犬净化为阴性场后,继续免疫为何还会成阳性场,主要原因有哪些?

(1) 考虑外源传入—种猪引进, (2) 公猪感染通过精液传播, (3) 生物安全措施不严格, (4) 免疫程序不合理,

(5) 疫苗保存或操作有问题。 5.13 伪狂犬疫苗能否阻止感染?

伪狂犬疫苗接种并不能阻止感染。 5.14 猪场发病了,能否紧急接种?

能。

5.15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为什么要采用基因缺失毒株?

(1)采用毒力基因缺失可以降低病毒的毒力,使用更安全;(2)检测时可区别强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抗体,有利于对种猪群该病的净化。 5.16 哺乳仔猪伪狂犬病临床表现是什么?

表现为:

A. 浅黄色水样腹泻

B. 一周龄内仔猪急性死亡高,可高达100%

C.非发脓性脑膜脑炎:震颤、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癫痫等 5.17 保育仔猪伪狂犬病临床表现是什么?

发病率与死亡率不等,约40~60%左右 不同程度呼吸道病症状

以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或痉挛等神经症状为主 5.18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胚胎被吸收,造成空怀或返情; 流产或木乃伊、死胎、弱仔猪等;

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造成部分母猪非正常淘汰。 5.19 伪狂犬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接触传播:鼻与鼻直接接触,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可通过口、鼻分泌物向外排泄,形成气溶胶颗粒后,随气流迅速向其他或邻近易感猪群或猪场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乳汁和精液进行垂直传播。

5.20 猪伪狂犬病病毒近年是否存在变异?现有疫苗是否有效?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确实发生了变异,现有疫苗仍然有效,但需提升抗原含量,调整免疫方案。

5.21 近年来,导致伪狂犬病感染率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未出台相关净化伪狂犬病的政策及措施;

近年仔猪腹泻严重,很多猪场采取不科学的返饲方法控制,导致伪狂犬野毒阳性率低的猪场迅速扩散;

引进伪狂犬野毒阳性种猪,特别是阳性公猪,导致猪场伪狂犬野毒阳性率上升; 免疫抑制因素存在影响免疫效果;

近年猪病越来越复杂,猪只免疫疫苗也更多,导致部分猪场放松对伪狂犬疫苗的免疫。

5.22 威力佳的特点有哪些?

经典Bartha K61株,自然基因缺失,不会毒力返强,可区分野毒;

抗原含量≥105.5TCID50/头份,制造及检验规程标准103.7TCID50/头份; 含耐热保护剂,可2~8℃保存; 悬浮培养工艺,批间差异小。 5.23 威力佳的免疫程序是?

结合猪场PRV抗体检测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母猪:普免,每年3次,间隔4个月,2头份/头; 公猪:普免,每年3次,间隔4个月,2头份/头;

仔猪:3日龄内滴鼻,1头份/头;8-10周龄接种,1头份/头,间隔3-4周再接种一次,1头份/头;

后备种猪:配种前接种二次,2头份/头/次,间隔3-4周。

5.24 如何解释猪伪狂犬病的潜伏感染?其对伪狂犬病传播有何意义?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PRV)的主要贮存宿主及传播者。PRV可导致猪的潜伏感染,潜伏状态时PRV持续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如三叉神经节)和白细胞中。潜伏可持续很长时间,而且不易发现病毒,但通过特殊的粟合酶链式反应可以检测到PRV。

PRV潜伏感染的病猪如果遇到紫外线、热、应激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地塞米松类药,前列腺素等,就会使PRV激活并繁殖、排出,致使易感猪群发病。在生产中,因引种、管理和漏免等使潜伏感染的猪成为猪群伪狂犬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来源。

6.蓝耳

6.1 为什么猪群中存在猪蓝耳病时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

猪蓝耳病病毒侵害巨噬细胞,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6.2 蓝耳病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母猪高流产率和仔猪死亡率; (2)引起混合感染疾病的多样化; (3)PRRSV引起免疫抑制。

6.3 什么是蓝耳病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作用?

病毒表面蛋白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 提高感染率, 这一现象就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 ADE),即在低抗体水平情况下,病毒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6.4 PRRSV的主要靶细胞是什么?

PRRSV的主要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如肺泡巨噬细胞(macrophages,PAM)、肺泡的二型肺细胞(pneumocytes type II)、外周单核细胞、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s )的上皮生殖细胞(epithelial germ cells) 和间质内的巨噬细胞,卵巢卵泡中的巨噬细胞。其中猪肺泡巨噬细胞最为敏感。 6.5 PRRSV的环境抵抗力如何?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

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8~1.23g/mL。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pH6.0时稳定,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下仅存活一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但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6.6 简述PRRSV的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

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6.7 通过血清学ELISA方法检测PRRS抗体,能否通过PRRS抗体水平说明猪群蓝耳病的保护力?

不能。通过血清学ELISA 检测出的抗体水平并不能完全说明抗体保护能力,它所反映的是猪群PRRS感染状态、大致感染时间以及可能对猪群生产性能潜在的影响。如果通过血清学ELISA 检测出的S/P 值小于0.4,判定猪只PRRS 阴性;S/P 值大于或等于0.4,判定猪只PRRS 阳性;S/P 值处于0.7-2.5 之间,猪只可能处于稳定状态或良好免疫状态(经典株CH1-R:产生ELISA抗体水平较低,S/P值一般在1.0以下,甚至大部分为阴性。变异株:产生ELISA抗体水平较高,一般在2.5以下);S/P 值处于2.5-3.5 之间,猪只可能处于病毒血症状态;S/P 值大于3.5 以上,猪只可能处于急性感染状态。 6.8 PRRSV病原有哪几大特征?

高度变异;免疫抑制;抗体依赖性增强;持续感染

6.9 通过RT-PCR方法检测PRRSV病原,可否区分是经典毒株还是高致病性毒株(变异株)感染?

可以。因为基因缺失,高致病性毒株的条带短一些。 6.10 简述蓝力佳的特点?

经典CH-1R株,传代160代,安全性好; 可有效保护经典蓝耳病及高致病性蓝耳; 含耐热保护剂,可2~8℃保存; 悬浮培养工艺,批间差异小。 6.11 蓝力佳的建议免疫程序是?

稳定猪场:

种猪群:全群普免,首免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年普免3次(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 种猪免疫剂量:2头份/头。 仔猪群: 14日龄左右,1头份/头。

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间隔4周),2头份/头/次; 感染不稳定猪场:

种猪群:全群普免,首免后2周加强免疫;

以后每年免疫4次(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

跟胎免疫,断奶至配种前及怀孕50天左右免疫两次,疫苗安全。

种猪免疫剂量:2头份/头 仔猪群:14日龄左右首免,1头份/头

育肥猪发病日龄4-6周之前进行免疫。 (视下游猪发病情况而定)

6.12 如何判断猪场是否为感染场?未使用过蓝耳疫苗的场如何开始使用?

可以通过检测确定猪场是否感染;

未使用过疫苗的猪场,建议先小范围试用,再全群使用。 6.13 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什么病毒,为何容易发生变异?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作为RNA病毒,PRRSV的基因在合成时容易出现内在性错误,可出现点突变、删除、添加和毒株间基因重组,因此PRRSV的基因容易发生变异,不同分离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广泛变异。

搜索更多关于: 疫苗相关知识问答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怎么做更合理一些?完全有必要打小猪,还用做滴鼻吗?一次还是两次? 任何情况下都完全有必要打小猪,因为仔猪的群体较大,如果感染,风险更大,反过来会感染种猪。稳定的阴性场可以考虑取消滴鼻免疫,商品猪在8周龄免疫一次,12周各免疫一次。 5.2 伪狂犬疫苗母猪是一刀切还是产前打好? 伪狂犬一刀切比较好,抗体整齐度高,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母猪漏免的几率相对少一些。 5.3 伪狂犬为什么需要滴鼻? 在鼻腔粘膜形成局部免疫力,防止野毒潜伏感染,防止呼吸道感染,并可以尽早在产房免疫并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5.4 滴鼻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弱毒疫苗会移植到免疫猪的潜伏靶器官组织即三叉神经节---占位作用,并通过与野毒的感染竞争,从而阻断潜伏感染,可以在鼻腔粘膜形成牢固的粘膜免疫。 5.5 难道注射效果不好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