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同步练习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本文作者是 代的 ,字 ,河南南阳人(今孟县)人。世称 。他是著名的 家、 家。他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 、 、 、 、 、 合称“唐宋八大家”。 2、背景:河北当时是 的地方,韩愈是坚决 ,实现大一统的。韩愈是 董生去的,但因为是赠序,又不便明说,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意思 。 (二)、划分朗读停顿: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4、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三)重点字音(加线字注音): 燕( )赵 苟( )慕义强( )仁者 矧( )吾恶( )知 (四)重点词义: 1、词的语境义(解释加线的词) 举进士( ) 连不得志於有司( )怀抱利器( ) 郁郁适茲土 ( ) 吾知其必有合( ) 董生勉乎哉 ( ) 风俗与化移易( ) 矧燕赵之士 ( )可以出而仕矣 ( ) 吾恶知( ) 2、通假字(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出乎其性者哉( ) 3、古今义(解释加线的词) 游河北( ) 為我谢曰( ) 皆爱惜焉( ) 苟慕义强仁者( ) 4、一词多义(辨别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 (1)解释句中的“之” 夫以子之不遇时( ) 走送之( )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 怅恨久之( )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2)解释句中的“其” 吾知其必有合也( ) 观于其市( ) 出乎其性( ) 其真无马耶( ) (3)解释句中的“于” 其今不异于古所云( ) 观于其市(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连不得志于有司( ) (4)解释句中的“为” 为我谢曰(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为人五,为窗八(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 (五)翻译下面句子。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吾因之有所感矣! (六)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董生到河北去的原因是: 2、作者对董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句子: 3、作者反对董生去的理由是: 4、作者暗示董生不应该去的句子是: 5、点明董邵南游河北缘由的一句是: 6、作者直接慰勉董邵南的一句是 !
7“望诸君”指谁?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提及此人的目的是什么? 一、阅读文言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后面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郁郁适兹土 苟慕义强仁者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为我谢曰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董生举进士 举大计亦死 B、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袒右,称大楚 C、吾因子有所感矣 因以为号焉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为坛而盟 3、与“而观于其市”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则弛然而卧 C、黑质而不章 D、面山而居 4、下列句中加线字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郁郁适兹土 C、皆爱惜焉 D 、为我谢曰 5、作者对董邵南游河北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6、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提醒董生不要误入岐途的?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8、下列句子无言外之意的一项(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C、吾恶知其今不异於古所云耶? D、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於其市,复有昔時屠狗者乎?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稳重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出来做官。
D、文中的“望诸君”“屠狗者”指的是隐于市井的豪侠之士乐毅。 10、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 )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 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慨悲歌之士”,原因即“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坚决主张削平藩镇、实现大一统的,如果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因此本文从骨子里是反对董生游河北的。 11、“董生”属于怀才不遇之人,面对现实他采用的办法是另地求职,假如你是董生你会怎么做?(意思对即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