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题号 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第 一 部 分(1~5题,22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8分)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杜甫《望岳》) (2) ,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
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3)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读下面的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当蜘蛛网无情地chá( )封了我的炉( )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yī wēi ( )( )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 )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3.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我们( )爱好写作,( )想在这方面成才,( )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 )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A.如果 并且 所以 而且 B.既然 并且 就 因此 C.既然 又 就 而且 D.如果 又 所以 因此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5.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第 二 部 分(6~21题,4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2分)
答: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4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山门圮于河( ) (2) 湮于沙上( ) ..(3) 如是再啮( ) .
9.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11.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11分)
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12.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3.文章第④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答: 14. 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答: 15.文章第⑩段中写道:“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才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3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