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高考地理试题分类解析—专题9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即从某地向另一地逐渐减少等。判断海陆分布。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微观看特殊(1)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美国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所以空间分布的特点为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第(3)题,直接结合表格,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 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结合甲乙两地位置和地形特征进行分析:甲位于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大,附近有加利福利亚寒流经过,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较为温暖,同时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乙位于大陆东岸,附近有暖流流经,夏季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冬季东部地区低矮山地不能阻挡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所以气温较低。 34.(30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6 图7 黄山云海
(1)图6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判断的?
请列举两条并说明。(9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7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6分)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分)
12. 【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人类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题思路】
(1) 考查茶树的生长条件,难度偏易。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去,排水性能良好。
(2)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要考虑迁出地与
迁入地的空间距离。
(3)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响。 (4)考查的是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欣赏的内容。云海属气象景观,故要在高处选择时间。 (5)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常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