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尽自己所能,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尽自己所能,为云南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兼十一月份工作小结(上海志愿者 潘林峰)
尽自己所能,为云南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十一月,在云南迪庆来说已经是寒秋入冬了,尽管白天太阳依然艳丽,温度也在十度左右,但是晚间最低温度却达到了零下八度左右。昼夜温差的变化,足以让我们这些来自上海的志愿者们印象深刻,毕竟这样的气候和上海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也提醒志愿者们,到迪庆服务已经快四个月了,由八月刚来时的暑期已入了十一月的秋冬!
回顾刚过去的十一月,似乎依旧是那样忙忙碌碌,照例地起早摸黑地上早读课和晚自修课,照例地日日上课天天有成摞的作业要批阅,照例地参与志愿者这个团队的活动。如若说我有点什么值得回顾的重要事件的话,那恐怕是协助青浦区教育局团工委推动和实施了“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整个十一月便在为此而忙碌中度过的,从最初的提出建议、准备资料到调查贫困学生情况、在迪庆民族中学实施“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的启动仪式。
来到云南志愿服务,我便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做实事的人。我用自己一双时时观察的眼睛注视着这里,用一双务实的手奉献着自己的热情。由此,我发现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们的淳朴,也发现他们和城市孩子们的巨大差距。他们所生活的范围非常狭窄,除了牦牛、大山、森林这些原生态元素而外,便没有什么现代化元素,尤其是那些来自大山里面的孩子们更是如此!他们穿着朴素而单薄,皮肤粗糙而黝黑,和着咸菜啃着馒头却一脸的善良淳朴。很多这样的孩子的家庭,要么靠春夏之交到大山里采摘松茸、一窝菌等菌类蘑菇为生,要么靠养几头牦牛为生,甚至有的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峭壁或雪山上去寻找采摘雪莲、冬虫夏草、藏红花等为生,有的甚至住在大山腰或者大山顶靠点山货勉强度日,靠天为生自是艰辛无比,朝不保夕、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且,在这样的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家家户户几乎都生育几个孩子,并且还有一些老弱病残的家人,想要养活一大家子本就不易,而想要供这些孩子们接受教育便更是难得。所以,失学便是这边孩子们时常面临的问题,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失学但是却因家贫而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失学或因家贫而心理负担沉重这种现象在部分女生或者某些少数民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于是,我就把这种情况及时反映回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团工委,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青浦区教育系统的广大青年教师对于帮助这些贫困孩子们圆大学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圆
1
尽自己所能,为云南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兼十一月份工作小结(上海志愿者 潘林峰)
梦1+1”这样的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充分体现了青浦区教育系统广大青年志愿者教师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在前期工作的充分考虑和准备基础上,紧接着便是调查贫困学生,从而把助学活动落到实处。为此,我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争取到迪庆民族中学校团委的支持,让他们在全校高一年级班级中进行摸底,大致上确定贫困生的范围。随后,我走访这些贫困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通过与班主任的交流大致了解这些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则予以除名,不予考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的真实情况,我还随机性地找到这些贫困生所在班级的同学来进行侧面了解。随后,为了确保我们资助的同学是勤奋学习的学生,我主动去联系教务部门,查找他们的入学档案看这些学生是否是正线生,查找他们进校后第一次月考的成绩。经过这样的摸底排查,我们就可以基本确定资助范围,随后,我便与这些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并让他们填写《待救助学生情况调查表》。为了把资助送给那些真正贫困而需要的学生,我们后来还进行了随机家访。感谢迪庆民族中学的教务处李跃昆老师,那次在查学生分数的时候,他主动提出用其私家车载我去进行学生家访。还记得家访那一整天的劳累和艰辛,而且云南迪庆这里的地理环境也彻底改变了我的时空观念。在崎岖的悬崖峭壁间驱车三四个小时才到达还相对较近的德钦县拖顶乡大村,问马路边的村民,村民手指着告诉我们要到达的“拖顶乡大村的白美组”在大山的那头,没有公路,只能步行爬山,而步行爬山单程至少需要三个小时,这样我们只好放弃,不过村民告诉我说既然这个学生是傈僳族就应该是比较贫困的(因为傈僳族一般是选择住在大山里的,住在大山山腰)。还是同一条线路上,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这里我们打算家访三个学生。一个学生家在马路边上开了一家酒店,我们一进去了解后知道大致情况后,认为该生家境尚可,于是便取消了她的受资助资格。我们再往前开了大约半小时路程,在当地藏民的指引下,汽车开上了一条崎岖而陡峭的全是石子和泥土的山路上,到了路的尽头,一个我们要家访的学生的父亲早已等候在那里。他把我们带到山腰间的他的家,几间斑驳破旧的土房子。这是一个有着两个高中生、一个高龄老人的贫困家庭,像这样的家庭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一个小时后,我们拒绝了主人家热情地留饭,继续前行。汽车向前走了半个小时不到的路程,问路时恰好在路边遇上最后一个家访的学生的
2
尽自己所能,为云南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兼十一月份工作小结(上海志愿者 潘林峰)
爷爷,我们停好汽车后,在他的带领下步行前往。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大山的溪谷,攀着荆棘和树枝,踏着不称为路的羊肠小道,经过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腰间的学生家。这一家房子修得还行,结实的土毡房,带着藏式民居的特色,只是学生家长一看便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还穿着孩子们初中时的校服。他们一看见我们这些民中老师来家访,便热情地迎了上来,得知我们打算资助他们孩子高中学业时,孩子的母亲竟然抹着眼泪哭了起来,拉着我的手不停地感谢。后来我们还了解到,这一家还有一个男孩,正在塔城中学读初三,明年也要读高中了,而且还在去年荣获“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的光荣称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而我们打算资助的这个学生是他的姐姐。家访完这几个学生之后,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而我们却还没有吃午饭,早已是饥肠辘辘。所幸的是,同行的李跃昆老师非常热情,他不仅毫无怨言地陪我们家访,而且事后还带着我们去吃了塔城附近有名的虹鳟鱼。一路的辛劳,完成家访任务后,我们吃着虹鳟鱼生鱼片,显得十分的满足、惬意!
这一次家访,虽说是随机进行,而且在家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不符合资助资格的学生,但是毕竟大致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是需要我们的帮助的,尤其是那些我们汽车根本难以到达的山里的孩子们。在此基础上,我把最终的资助名单确定了下来并上报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团工委,同时上报了学生的相关资料,这些名单和资料便作为青浦区教育系统志愿者们资助的依据。
11月30日晚,资助迪庆州民族中学品学兼优的志愿服务行动---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团工委“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按照计划在迪庆州民族中学正式启动。作为一个团队,第十二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第六批赴迪庆志愿者也一起参与本次活动。作为青年志愿者的领导和支持单位,共青团迪庆州委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派团州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浩春丽副书记出席并在启动仪式上发言,肯定本次活动的意义。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还有受助方迪庆民族中学赵副校长,他代表校长、学校和受助学生发言,表达对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以及青浦青年团员教师的深深谢意并介绍迪庆州民族中学的相关情况。作为“圆梦1+1”的积极协助者和青浦青年教师志愿者的代表,来自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的我作了简短的发言,简单介绍了“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
3
尽自己所能,为云南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兼十一月份工作小结(上海志愿者 潘林峰)
行动的情况并表达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希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而表达全体上海市青浦区青年教师志愿者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本次“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也得到了迪庆州各大媒体的关注,迪庆电视台、《迪庆日报》等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12月6日下午1点30分,“青春放歌”——青浦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纪念一二九运动青春红歌会在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在“青春红歌会”上,隆重进行了青浦区教育局团工委“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的启动仪式。“圆梦1+1”活动得到各基层教师团支部的积极响应,经统筹协调,最终由20家单位青年教师团支部结对迪庆民族中学30个贫困学生,并将无偿为他们支付3年高中学费,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在这次启动仪式上,青浦区教育局主要领导与会并进行了讲话,他对青年志愿者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青年教师深刻领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真谛,圆满完成阳光助学行动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对于此次协助青浦区教育局团工委和青浦教育系统青年志愿者教师们完成“圆梦1+1”阳光助学志愿服务行动,尽管期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但是,我却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也是一件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事情,更是一件实实在在帮助云南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孩子们的事情。
如果说十一月份还做了些什么,那便是协助迪庆民族中学校团委筹办校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运动以“展示青春风采,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为激发广大团员学生爱国热情、牢固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来自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潘林峰老师协助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团委以及团委书记张志云老师在全校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运动以“展示青春风采,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
潘林峰于云南迪庆州民族中学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