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区县、各系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创建学习型区县、学习型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把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基础
(一)深刻认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广大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深刻认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纳入重要议程。
(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相结合。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首都市民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大力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树立首都意识、文明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做到党、政、工、团各类组织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动员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工作。
(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北京初步建成学习之都,成为以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广大市民的良好素质为支撑,教育事业最发达、学习资源最丰厚、学习氛围最浓厚、学习条件最优越、优势人才最集中、能够通过学习带动各项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充满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的知识化、国际化大都市。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是:
1、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首都市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0~6岁学前教育的不同需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从业人员
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左右;全市从业人员职前培训率达到90%以上,每年有5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有30%以上的居民接受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市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创新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各类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2、学习和创新成为首都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市民的普遍行为。基本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社会氛围,多数市民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市民学习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终身学习的要求得到基本满足。各类组织重视履行学习和教育职能,并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成为多数组织和市民发展的内在需求,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全市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首都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基地。
3、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覆盖全市,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率达80%以上,全市30%的社区(街道、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初步成为学习型组织。
4、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和保证首都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引导和组织广大干部和市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在全体市民中形成思想共识。
5、把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与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奥林匹克知识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市民文明教育活动。围绕奥林匹克运动,开展专项学习活动,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
二、加快建立首都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五)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促进终身学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贯穿到从幼儿教育到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努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各类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加快形成开放灵活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各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和相互参与,促进各类普通教育学校面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和学习服务。积极推进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市民个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扩大市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六)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市民学校、村成人学校和家庭教育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并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为学龄前儿童、流动人口、残障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老年人的学习提供服务,全面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结合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好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加强社区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一批适应居民需求的课程教材。组织普通教育教师下社区,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作用,大力发展健康科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