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对策
衡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改造,才能使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股份制能明晰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促使其真正实行企业化经营,按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按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只有这样,中小民营企业才能在贷款方面享受“国民待遇”,与国有企业处于公平的资金竞争地位,才能获得广泛的银行金融支持。 (三) 培育信用环境,提高全社会整体信用水平
有的中小民营企业还贷意愿不足,甚至出现恶性拖欠贷款的现象,不仅严重有损中小民营企业的诚信形象,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健康的融资市场,特别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信用环境的培育。笔者认为,须建立一种机制,遏制恶意拖欠的发生,致力于信用环境的建设。比如通过建立信用征询联网体系,将拖欠贷款的中小民营企业及企业主记录在案,进入全国信用征询系统中,一旦违约将成为伴其终身的污点,使其付出巨大的代价;还可以通过加强执法力度,严惩恶意欠贷的行为,逼迫人们守约,使企业主意识到守约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行为。 (四)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风险识别能力
如果银行没有足够强的风险识别能力,不能从千差万别的企业中选择出具有债务承担能力的企业,不能有效监测风险,那么银行既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履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功能,必定导致社会资本的劣势流向和融资市场的畸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要全面引进现代风险管理理念、体制和技术手段,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比较科学地、准确地测算风险,有利于融资市场发挥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使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五) 政府搭建平台,组织银企对接
银行为寻找优势客户发愁,中小民营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着急,政府应发挥桥梁作用,充当银企合作的“红娘”,为市场经济中紧密相关的两大利益主体搭建平台。使具有较强发展潜力、有效益、讲信用的中小民营企业获得最大的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各省、市可组建诸如银企合作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与银行提供广泛交流、合作的机会。
(六) 努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1.推进中小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
5
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正规的中小银行和民间金融的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进行金融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通过加强内部财务制度、疏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为新一轮的发展注入活力。
6
参考文献:
1、 雷仕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五策》[J],企业政策与管理,2004(10) 2、 易国庆,《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
2000
3、 盛立军,《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韦伯,《儒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2 5、赵琛,《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4(8) 6、 赵尚梅、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