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美丽乡村创新建设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南美丽乡村创新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赵萌
来源:《商情》2018年第12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民族文化,云南各地都在推进“以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经济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基础,也要保护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云南;美丽乡村;模式
2016年,云南省政府通过了《云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从2016年开始,每年推进4000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到2020年云南省将简称两万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各地的生产方式、文化差异,而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
目前不同学者对“美丽乡村建设”界定的侧重点有些不同,但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共识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致力于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格外需要明确的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区别,美丽乡村建设是对从事农业生产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城镇化是村民放弃从事农业转向工业、服务业的城市型社会转变。比如一些城郊地区,大部分失地农民外出打工,这时他们生活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如街道的修建等,这些属于城镇化建设范畴,不属于美丽乡村范畴。第二,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生态宜居、人文和谐、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基础设施的改善在短时间内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云南自然风光优美,加之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历史中很好地保留下来。然而生产发展相对其他方面是落后的,制约着其他方面的进展,从而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因此,可以说,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文和谐、管理民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三,以最大多数为原则,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因地制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有很多种,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以村民为本,以最大多数为原则,即根据当地特色,选用最大多数村民受益的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
云南自然资源丰富,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山清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