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化学实验
称量瓶质量/g 煤样+称量瓶质量/g 煤样质量/g 干燥后煤样+称量瓶质量/g 煤样减轻的质量/g 检查性干燥 干燥后煤样+称量瓶质量/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Mad平均值/% 测定人: 审定人: ②结果计算:
Mad =m1/m23100
式中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m——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 m1——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g;
㈢精密度:两次重复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Mad/% 重复性限/% ≦5 5~10 >10 0.20 0.30 0.40 二、 煤灰分产率的测定
㈠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没回分产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了解煤的灰分与煤中矿物质的关系。
㈡测定方法: ⒈缓慢灰化法
⑴ 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入灰皿内,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815℃,并在此温度下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渣质量占原来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空气干燥基灰分产率。 ⑵仪器设备
① 箱形电炉:能保持(815±10)℃的温度并带有自动恒温器。炉子厚壁的上部带有直径
为25~33mm的烟囱,炉门上装有直径为20mm的通气孔。 ② ②灰皿:如图:
③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④瓷板、石棉板或灰皿架:其长宽略小于炉膛。⑤分析天平:感量0.1mg.
⑶测定步骤:①在已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准至0.0002g),轻摇灰皿使煤样摊平,然后移入温度100℃的箱形电炉的恒温区。②炉门留出约15mm的缝隙,在不低于30min内是炉温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温到(815±1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h。③取出灰皿放在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后移入干燥器冷却到室温后称量。④每次进行20min的检查性灼烧,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0010g为止以最后一次质量作为计算的的依据。灰分小于15.00%时不进行检测性灼烧。 ㈢ 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 ⒈ 实验记录表:煤的挥发分产率测定 煤样名称 重复测定 灰皿编号 灰皿质量/g 煤样+灰皿质量/g 煤样质量/g 灼烧后残渣+灰皿质量/g 残渣质量/g 检查性灼烧残渣+灰皿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ad/% 平均值/% 第一次 第二次 测定人: 审定人: ⒉ 结果计算:
Aad=(m1/m) 3100
式中Aad ——空气干燥基灰分产率,%;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1——灼烧残渣的质量,g; ㈣精密度
灰分/% ≤15.00 15.00~30.00 ≥30.00 同一化验室重复性限Aad/% 0.20 0.30 0.50 不同化验室再现性临界差Ad/% 0.30 0.50 0.70 ㈤注意事项 ⑴采用快速灰化法时,应适当掌握煤样进炉速度,防止速度过快而使煤样爆燃。灼烧时,打开箱型电炉的通气孔使空气对流,充分燃尽灰样。
⑵对某一地区的煤,经缓慢灰化法反复核对符合误差要求时方可采用。快速灰化法 ㈥思考题 ⑵ 缓慢灰化法为什么要进行分断升温? ⑵为什么测定灰分的箱型电炉须有烟囱? ⑶ 试分析影响灰分测值的因素。
实验二 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掌握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基本原理,了解三节炉的结构
和燃烧管的充填方法并学会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煤样在燃烧管中通入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充分燃烧,使煤中的氢元素生成水,碳元素生成二氧化碳,,分别由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定量吸收,根据吸收剂的增量,计算出碳和氢的百分含量。 1、煤的燃烧反应:
煤+O2→CO2↑+CO↑+H2O+SOX↑+Cl2↑+N2↑NOX↑CH4 等烃类 (在800℃催化剂条件下) 为确保煤的热解产物如:CH4等得充分燃烧,需要在燃烧管中充填氧化剂,其反应如下:CH4 等烃类+ CO+5CUO→2CO2 +2H2O+5CU 2CU+ O2→2CUO 2、CO2和H2的吸收反应:
CaCl2+2H2O ? CaCl222H2O CaCl222H2O+ 4H2O? CaCl226H2O 或 Mg(ClO4)2+6H2O? Mg(ClO4)226H2O 2NaOH+ CO2→Na2CO3+ H2O 或 2NaOH+Ca(OH)2+2CO2→Na2CO3+ Ca CO3+2H2O
3、脱除杂质的反应:煤经燃烧出了生成CO2和 H2O之外,还生成硫、氮等酸性氧化物和氯气。如不除去这些杂质,将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影响碳的测定。其反应如下: (1)脱硫
4PbCrO4+SO2→4PbSO4+2 Cr2O3+ O2↑ (600℃下) 4PbCrO4+SO3→4PbSO4+2 Cr2O3+ 3O2↑ (600℃下) (2)脱氯2Ag+ Cl2→2 Ag Cl
(3)脱氮MnO2+2NO2→Mn(NO3)2 三、仪器设备和试剂
(1)三节管式电炉:带有调温装置,炉膛直径为35mm,第一节长为230mm,可加热到(850±10)℃;第二节长为330~350 mm,可加热到(800±10)℃;第三节长为130~150 mm,可加热到(600±10)℃
(2)燃烧管:由素瓷、石英、刚玉或不锈钢制成,长1100~1200 mm,内径20~22 mm,壁厚约为2 mm。
(3)下口瓶:10L。
(4)鹅头洗气瓶:250~500mL。 (5)气体干燥塔:500mL。
(6)白铁储气筒容量不小于10L。
(7)U形管: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如图3-4所示。吸收水分的U形管在进口端带有球形扩大部分。
(8) 分析天平:感量0.1 mg。
(9) 燃烧舟:由素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 mm。 (10) 带磨口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干燥器(不装干燥剂)。 (11) 气泡剂:容量为10 ml。 (12) 启普氏二氧化碳发生器。
(13) 橡皮帽:最好用耐热硅橡胶制成。
(14) 碘石棉:化学纯,粒度为1~2 mm;或碘石灰,化学纯,粒度为0.5~2 mm。 (15)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度为3~5 mm;或粒度为1~3 mm 的无水高氯酸镁。 (16) 氧化铜:化学纯,线状(长约5 mm)。 (17) 铬酸铅:分析纯,粒度为1~4 mm。 (18) 银丝卷:银丝直径约为0.25 mm。 (19) 铜丝卷:铜丝直径约为0.5 mm。 (20) 铜丝网:0.15 mm(100网目)。
(21)氧气:不含氢,99.9%。氧气钢瓶需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