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届高三·物理模拟卷5
当工件当工件匀速运动时相距最远,则dmax?vt?3.0m ④(2分)
v(2) 由于工件加速时间为t1??3.0s,因此传送带上总有两个(n1?3)工件正在加速,
a故所有工件对传送带的滑动摩擦力f1?3?mgcos? ⑤(2分)
v2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工件移动的位移x??4.5m
2al?x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工件数n2?
dmax静摩擦力f2?n2f0
与空载相比,传送带需增大的牵引力 F?f1?f2
⑥(1分) ⑦(1分)
当工件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后,每个工件受到的静摩擦力f0?mgsin?,工件对传送带的
⑧(1分) ⑨(1分)
联立⑤⑥⑦⑧⑨代入数据解得 F?33N ⑩(2分)
15.(19分)两根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角形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两导轨之间的夹角为??74?,其中两个导轨与虚线的夹角相等,另一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为l?1m的导体棒AB放在角形导轨的O处,在空间加一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0.2T。现在导体棒AB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匀速运动,并将此时刻作为计时0点,导体棒AB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没有发生转动,已知导轨与导体棒每一米的电阻均为r?0.1?,忽略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求:
(1)从计时开始经过2s时流过导体棒的电流强度大小为多大? (2)从计时开始2s钟的时间内,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3)从计时开始经过2s将施加的外力撤走,为了使导体棒仍以v?0.2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应将磁感应强度B从B0逐渐减小,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关系式是什么?
解析:(1)经时间t时,导体棒处在回路的长度:L=2vttan37°=1.5vt (1分) 此时回路的总电阻:R?2(vttan?2?vtcos?2)r?0.4vt (1分)
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0lv (2分) 由欧姆定律:I?E?0.75v (1分) R联立解得:I=0.15A (2分)
(2)由于回路中的电流大小不变,在t时刻回路消耗的电功率:P?IR?1.8?10t (2分)
0~2s内回路消耗的平均电功率:P?2?3P?0.9?10?3W (2分) 2则电路中产生的热量:Q?Pt?0.9?10?3?2J?1.8?10?3J (1分)
(3)在t=2s时刻撤去外力,因导体棒继续做匀速运动,因此导体棒不再受到安培力作用,则回路电流为零,任一时刻回路磁通量相等:?1??2 (2分)
l?vt3v2t2?三角形回路的面积:S? (1分) 243v2t23?0.22?22?0.2?Wb?0.024Wb (1分) t=2s时刻回路的磁通量:?1?B0?443v2t2t时刻回路的磁通量:?2?B? (1分)
4联立解得:B?0.810(2s≤t≤s) (2分)
3t2(二)选考题
16.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B.有些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同种物质也可以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形态出现
C.物体的摄氏温度变化了1℃,其热力学温度变化了273K D.露珠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所致
E.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答案:ABD 解析:悬浮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微粒撞击的冲力不平衡造成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A正确;有些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同种物质也可以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形态出现,如碳和石墨,B正确;物体的摄氏温度变化了1℃,其热力学温度变化了1K,C错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露珠呈球形,D正确;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E错误。 (2)(9分)如图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的开口向下,内有体积为V0的理想气体,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0,轻活塞的面积为S,轻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不计。现在活塞下面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桶,活塞下移,并处于某一位置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挂上小桶后,气缸内的体积V为多少?
②拿掉小桶,保持气缸的体积V不变,环境温度需要升高到多少?气缸吸热还是放热?
①
PVTPS00S;②00;吸热 P0S?mgP0S?mg解析:①挂上小桶后,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P0?PV,解得V?00?PV(1分)
mg(1分),根据气体实验定律,有: SVVPVTPS00S(2分)。②根据气体实验定律,有:0?(2分),T?00T0TP0S?mgP0S?mg(2分),温度升高,气缸要吸热(2分)。
17.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如图所示,两波源位于x轴上A、B两点,在t =0时刻开始起振,波源A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向、波源B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向,振动周期均为T=0.1s,振幅均为A=5cm,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10m/s,关于各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t =0.1s时刻,位于A、B处的质点都运动到C点 B.两列波波长均为1m
C.在两列波叠加的时间内,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10Hz D.在两列波叠加的时间内,C处质点振幅为10cm E.t =0.125s时刻,C处质点的位移为零 答案:BCE
解析: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并不随波迁移,选项A错误;两列波波长为??vT?1m,选项B正确;机械波叠加时频率不变,f?1?10Hz,选项C正确;C到两波源距离差为0,T因此C处质点为振动减弱点,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差,大小为零,选项D错误;C处质点为减弱点,位移始终为零,选项E正确。
1圆和一直角边4为20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中玻璃砖的AC边与接收屏垂直,垂足为C。一束由黄光和绿光组成的复色光由弧AB的中点斜射入圆心的O点,如图所示,经玻璃砖的折射后
(2)(9分)如图为一玻璃砖的截面图,其中该截面由半径为R?20cm的在接收屏上出现了两个亮点。已知玻璃砖对黄光的折射率为n1?23,对绿光的折射率为3n2?2。求: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两亮点的颜色;②两亮点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①作画该色光经玻璃砖反射和折射后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设黄光和绿光的临界角分别为C1、C2,由折射定律可知sinC1?113(1分) ??n12323则:C1=60°,同理可解得绿光的临界角C2=45°,(1分)
由题意可知复色光到达截面时的入射角i=45°=C2,i=45°<C1(1分)
所以绿光在AC面发生全反射,而黄光在AC面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且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与BC垂直,所以在PC间产生的亮斑E为黄色,在QC间产生的亮斑F为黄
色与绿色的混合色;
②设黄光经玻璃砖后的折射角为r,两个光斑分别为E、F,根据折射定律n1?分)
代入数据解得sinr?sinr(1sini6(1分) 3R(1分) CE由几何知识可得tanr?所以CE?102cm(1分)
由几何知识可得?O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解得CF?20cm(1分) 所以EF?(102?20)cm(1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