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苗春华短篇小说5期浅析《城市画皮》的乡土意识

苗春华短篇小说5期浅析《城市画皮》的乡土意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6:20:23

浅析《城市画皮》的乡土意识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苗春华

摘要:陈柳金小说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透露出浓烈的乡土之情。这不仅是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特征,更是陈柳金本人文学创造的一大特色。在他的小说中,乡土意识主要是借助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对比,以及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精神上压抑来展现的,他渴望为所有人找寻到心灵栖居的家园。这正是陈柳金文学创作的特色所在。 关键词:陈柳金 乡土意识 冲突 城市生态 心灵栖居

阅读陈柳金的小说是一件需要有极大耐心的工作,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寄予了太多的生命体验,更蕴涵着他本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在小说《城市画皮》中,我们看到了秋良、小菲、“鸡冠头”这样一群生活在城市夜幕下的人,他们憧憬着美好的城市生活,也被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所困扰,成为一群失去了家园的漂泊人。

一、独特的精神思索与压抑的城市生态

无论是对于城市生活现状的描绘,或者是对于漂泊在城市中没有“家园”人的展示,压抑的城市生态环境都是陈柳金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陈柳金以自己独特的精神思索为读者展示着压抑的城市生态带给世人的痛苦。

他铁了心要上晚班,大家伙看不到晚上的美好,他却心甘情愿被夜晚绑架。搭档冬武说他是夜猫子,一只边赚钱边偷腥的夜猫子。秋良说,我把好好的白天让给了你,你却来糟践我!

秋良喜欢上晚班,其实是有想法的。一个大男人,晚上被那事硬憋得睡不着觉,箭在弦上,而靶子却远在千里。与其每天晚上在床上痛苦地渴念着晾在老家的“靶子夫人”,倒不如去挣“黑钱”。公司规定,晚上十点后,起步价得在原来七元的基础上再加一元。秋良认为此举是公司最人性化的。哥牺牲了正常的晚觉和“射箭”,多拿一元也算合理。但转念一想,两事相加的代价才仅一块钱,这不亏大了,还“黑钱”呢。但大丈夫一箭发出不可收回。 作为带来城市拼搏的打工大军中的一员,秋良无疑是幸运的,他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冬武购买一辆的士。同时,他又是不幸的,为了区区的一元钱他必要每日承受黑

白颠倒的痛苦。或许这种选择出于他的自愿、或许这种选择出于他的无奈,陈柳金在小说给出了一个暧昧的原因:被那事憋得睡不着觉,箭在弦上,而靶子却远在千里。肉体的压抑仅仅是这群人生活中痛苦的一方面,城市生活带给他们的痛苦还有很多。

众所周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及其文艺理论,都是结晶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

[1]p3

在高度物质化的城市中,秋良作为一个从贫瘠的家乡来到这里打拼的现代人,不得不承

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一方面,在千里之外的家中有他的“靶子夫人”,这是让秋良获得肉体解放的关键;另一方面,在城市工作的秋良没有自己的家,游荡在夜幕下的他就像是城市的幽灵。就此我们认识到,陈柳金在小说《城市画皮》中所渲染的正是压抑的城市生活带给秋良们精神的痛苦。

这种痛苦的背后是对乡土的眷念。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小说《城市画皮》中另外几个人物的身上找到影子。小菲和是秋良一样来到这个陌生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她的身份和职业已经无关宏旨。在看尽了城市的浮华与人性的丑恶后,小菲渴望在城市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港湾。多年的城市生活已经彻底改变了她,使得小菲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生活模式之下。当她和秋良接触多次之后,感受到了这个男人内心深处与自己相似的情感。正当小菲渴望开启属于自己与秋良的美好未来时,“鸡冠头”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小菲的计划。在“鸡冠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所有城市生活带给人的物质扭曲。他的头发不再是中国人的黑色、他的着装也与普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的夜幕生活始终沉醉在酒与性的物质享受中,在表面的风光之下跳动着一颗冰冷的心。

无论是秋良开夜班的刻意选择,或者是小菲游荡在寂寞的夜幕下,还是“鸡冠头”奔走在声色场所,甚至是“靶子夫人”在千里之外的坚守,所有的一切都违背着自然的人性状态。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非是这些人在心灵深处愿意承受这种痛苦的生活,他们的现状都是城市发展带给人们的异化与扭曲。陈柳金在小说《城市画皮》中所展现的一切只是这个特殊时代发生在城市人身上较少的一个侧面,他的思考缘于他本人在城市多年打拼所闻、所见。身为一个作家,陈柳金并不具有改天换地的能力;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所拥有的赤子情怀使得的不能容忍现实的压抑。因此,他选择了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展现发生在所有漂泊在城市中年轻一代人身上的故事。

二、城市与乡村的冲突

在陈柳金的笔下,城市是一个充斥着罪恶与邪恶的场所。在这里秋良必须忍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在这里小菲必须付出自己的青春岁月、在这里“鸡冠头”在放纵自己的身体

后等待没有希望的未来,而这一切都是他们曾经的乡村生活中所不曾经历的。总之,城市的一切和城市所有的景象在陈柳金看来都是充满着痛苦情感的存在,都凝结这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激烈冲突。

对于所有从既往的乡村走出的人们而言,城市的繁华生活和乡村的宁静生活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作为曾养育和教育自己的家乡,秋良和小菲对故乡的理解存在着永恒的矛盾:一方面,他们热切地渴望进入城市生活,希冀于自己在这里获得人生发展的巨大升华;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中去。在这些漂泊着的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人生境遇中,永远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是身处异乡的苦闷。陈柳金所描绘的生活正是中国现代社会逐渐走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幕,这是一个极具变革的时代,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在不断扩大、新旧的生活模式激烈冲突,所有的一切在年轻一代人的心中不断碰撞、缠绕。特殊的时代带给陈柳金的是对城市与乡村生活的思考,联系到陈柳金本人的成长经历,他从一名偏僻山村的普通教师依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来到城市。虽然从外表上看,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他本人还有多少乡村生活的痕迹,但昔日的生活的确在他的心灵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一个从大山走出的作家,陈柳金的身上保留着对家乡的眷念,这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发浓厚的情感。当下的陈柳金虽然身处喧嚣、繁华的城市,但那片他曾生活、工作过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从那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们在城市所经历的一切都牵动着陈柳金细腻、敏感的神经。于是,经过长久的酝酿和积淀,他把这种思考和情感成功地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

在《城市画皮》中,从秋良到小菲、从冬生到“鸡冠头”,所有的人物都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极为普通的小人物。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而来的,不仅有城市周围环境的破坏,甚至是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消亡。

秋良却从豆浆里品咂出了不同的味道,一半是淳厚的黄豆味,另一半是芳香的黄土味。那个在山岭沟渠上忙碌的身影,也许正在收获着满畦丰稔的黄豆,而后磨成豆腐,晒成豆腐干,千山万水地寄来给他。

几年了,远在老家的“靶子夫人”每年都会寄来一次自己亲手做的豆腐干,说我在老家都晾成了瘪塌塌的干货,只要吃着它,你就能想起我。

当秋良第一进到小菲的家中时,他就从小菲端上的豆浆中品出了别样的味道。这味道的主人正是千里之外奔波在山间的“靶子夫人”,豆子的想起勾起了秋良无限的遐想,这豆浆里不

仅有妻子的辛劳,更有浓烈的亲情。

中国社会的结构形态是农村与城市相对隔绝的“二元形态”,不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结构有所不同、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在农村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繁华的城市持有无限的向往与憧憬,当他们进入到城市时,短暂的兴奋之后留下的是无尽的压抑与苦闷,这些都成为了陈柳金创作小说《城市画皮》的灵感源泉和素材来源。尤其是陈柳金本人作为一名有过相同生活经历的漂泊者,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冲突曾占据了他的心灵世界,在他的情感空间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三、心灵栖居的家园

我们深知,“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自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个整个上层建筑。”[2]p611 “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自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个整个上层建筑。”[2]p611作者不仅描写奔波在城市中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也为我们讲述他们的心灵故事。这故事的主题依旧是对家乡的思念,稍有不同的是这份思想多了几许多心灵的关怀。陈柳金不仅希望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外乡人找寻到现实苦闷、痛苦的根源,更渴望为他们寻获心灵栖居的家园。德国小说家措特勒曾将作家对于故乡的那份感情分为“呼吸故乡”和“头脑故乡”,丁凡先生将其阐发出新的理解:“我以为所谓‘呼吸故乡’应该就指‘生存故乡’,也就是地理位置上的故乡;而‘头脑故乡’,我以为就是指‘梦幻故乡’、‘精神故乡’,这就是作家头脑中,具体说是创作思维中的故乡,它是作家主体活动中的梦幻般的世界。”

[3]14

在小说《城市画皮》中,作家陈柳金为漂泊在城市中的人们找寻到了心灵栖居的家园——“呼吸故乡”与“头脑故乡”的结合体。对秋良而言,远在千里之外的“靶子夫人”和那片土地就是他的“呼吸故乡”;而那片土地带给秋良的精神慰藉则是他的“头脑故乡”。对于秋良而言,那些时刻萦绕在他心中的绝不仅仅对“靶子夫人”的欲望,还有他从豆浆中感受到香味。这些挥之不去的情感沉淀在他的心中,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笔者认为,前人创作小说所表达的乡土意识更多的源自于自己的童年经历和人生成长道路上经验、收获、体悟。而陈柳金在小说《城市画皮》中所展现的乡土意识则涵盖了更为宽泛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不仅是在空间的距离上无限的靠近自己的家乡,更多的是在心灵层面实现与家乡的重叠。因此,当秋良的的士出车祸后,他首先选择的就是将自己的“靶子夫人”接到自己的身边。 结 语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乡土意识是获得文学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作为展现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现状的外界因素之一,乡土意识也表现为作家对于同龄人和有相同经历人的同情和观照。就其本质而言,乡土意识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是文化的构成要素,其内涵是丰富和复杂的,诚如诚如叶维廉所说:“任何单一的现象,决不可以从其复杂的全部生成过程中抽离出来作孤立的讨论。历史意识和文化美学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在研究单一的现象时,必须将它放入其所生成并与别的因素密切互峙互玩的历史全景中去透视。”[4]p190 参考文献:

[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11页。

[3]丁凡:《中国乡土小说史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4页。 [4]叶维廉:《中国诗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2年,第190页。

作者简介:苗春华,女,四川南江,1979.2.21,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邮编:40000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浅析《城市画皮》的乡土意识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苗春华 摘要:陈柳金小说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透露出浓烈的乡土之情。这不仅是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特征,更是陈柳金本人文学创造的一大特色。在他的小说中,乡土意识主要是借助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对比,以及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精神上压抑来展现的,他渴望为所有人找寻到心灵栖居的家园。这正是陈柳金文学创作的特色所在。 关键词:陈柳金 乡土意识 冲突 城市生态 心灵栖居 阅读陈柳金的小说是一件需要有极大耐心的工作,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寄予了太多的生命体验,更蕴涵着他本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在小说《城市画皮》中,我们看到了秋良、小菲、“鸡冠头”这样一群生活在城市夜幕下的人,他们憧憬着美好的城市生活,也被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所困扰,成为一群失去了家园的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