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班第二周教学反思
<<不再麻烦好妈妈>>教学反思
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打开唱腔、身心放松,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谈话引导,通过观看PPT感受妈妈的辛苦,层层递进地帮助孩子们进行学习。在反复练唱“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的环节中,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创编环节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已经能够运用解歌曲中的节奏了。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把孩子引入情境中,使孩子更容易记忆歌词掌握节奏了。
当然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还让幼儿知道了应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麻烦好妈妈,这是孩子爱家长、学会体谅家长的具体表现。
1. 学唱歌曲、创编歌词的主要教学目标完成。 (1)以“动”激趣,营造轻松氛围。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导幼儿跟着欢快的音乐《欢迎你来我家》,动动身体的各个部分,根据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一些扭扭腰、蹲下起立、跑步等动作,小朋友们很喜欢,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起初的设计是让幼儿自由地找好朋友,跟着音乐做相互问好的动作,看似很自主的游戏受到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孩子们显得很紧张,影响了整个活动学习的效果。
(2)以“情”入手,激发幼儿情感。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从情感入手,让孩子们说说: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妈妈给我买好吃的;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妈妈送我上幼儿园等等。接着出示从网上找到的课件图片,结合图片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样子,妈妈是怎样细心地照顾他们的。顺势告诉孩子们妈妈每天除了要照顾你们,还要上班,还得做家务,多辛苦啊!你们该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感知自己在逐渐长大哪些事情会自己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
(3)晓之以理,为创编歌词奠基。
由于幼儿已经对“自己会干什么”的句式理解很透彻,所以在创编时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很多,如:“自己扔垃圾呀”、“自己扫扫地呀”、“自己洗洗脸呀”……等等孩子会学以至用说明他吃透了内容,整堂课的重难点突出,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明白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要热爱劳动,不仅要帮助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还要帮助其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我是家庭小主人>>教学反思
经过了前阶段的主题活动开展,孩子们对自己的家及家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家人的情感更加深厚,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辛苦,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他们。应该说本次活动的主题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每天都能体验感知得到的。在介绍中,孩子们会学着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派生出许多自己对于事物的一种认识。另外,有的幼儿还会鼓动小听众们参与到他的介绍,介绍的形式对于孩子讲述、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下面具体分析下本次活动:
首先从教材来看,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平时的家中和学校的角色游戏中,我们都有“家”,因此活动的与开始我让小朋友自由地扮演家庭中的角色,并体验家庭中各成员的角色特征,为学习、理解儿歌积累经验。接着我帮助幼儿借助图片逐句理解儿歌,分角色、加入动作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学念儿歌,幼儿在多种欣赏的练习下,对儿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是仿编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其原因是我没有运用很好的载体帮助幼儿进行仿编,而且儿歌的格式我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想到了五字一句,并没有想到人物关系,大人做什么,我帮助大人做什么? (“妈妈洗衣服,我来拿衣架”),可以在学习儿歌时就出示图片,按照儿歌内容按顺序摆放,幼儿会更好的理解每句的关系,为创编打下基础。在开始创编时人物可以减少,降低难度。创编比较好时再增加人物,也可以设计表格请幼儿将仿编的儿歌画出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台布设计>>教学反思
本活动有两个目标,第一:了解几种台布的装饰特点,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台布图案。第二:初步学会协商讨论,能分工合作绘画,表现小组的设计。
虽然台布在幼儿的生活中也较常见,但却很少有幼儿会有意识地观察台布,因此,在让幼儿设计台布前,必须要先让他们对所要表现的物品有直观的认识。课前我和小朋友共同寻找了一些台布的图片,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但从幼儿作画的过程来看,他们显然对台布图案的色彩、结构排列特征还不够理解,表现出的画面布局凌乱,有些象平时意愿画般的随心所欲。于是我就在想,或许我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苛刻,或许他们的年龄层次只能达到这个水平,或许是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画在孩子眼里却是美丽的独一无二的。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我常常会自相矛盾,常常会同时受到心中两种不同观点的影响,这就如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关键是看你用何种态度来面对。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便常常会沉浸在消极悲观的阴冷中,如果用欣赏的眼光来看,我们或许就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教育和生活,都是如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