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动量定理说课稿(初稿)

动量定理说课稿(初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55:23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此次的参赛课题为《用动量的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选修3-5(新人教版)第十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用动量的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进而得出动量定理,然后介绍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释一些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其次,“动量定理”是本章一个重要的规律,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又为后面章节微观粒子的运动学分析做出良好的铺垫。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所以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指出,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应该使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良好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前两者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分析,能够通过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以旧知识形成新知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动量定理又是本节课的重要规律。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动量定理的导出和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又由于高二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定式性, 遵循教必须以学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我

新课标指出只有分析透这些内容,教学目标的制订才有基础,否则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

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们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能够通过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利用旧知识得出新结论,是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而且动量定理是

本节的重要规律,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把动量定理的导出、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高二学生思维具有的单一性,定势性,使他们普遍会感到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及对新规律的运用有些困难。所以我们把本节课难点定为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和动量定理的应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利用视图和电脑制作的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把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自然过渡到知识点上,从而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获得新知识。因此这节课可综合运用情景激学、直观演示、分析抽象、推理验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①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②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③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我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演示实验两个方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教学

再次回放刚才的几幅场景,这时候力、时间、速度、质量、等几个物理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出现,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些量还需要整合。师生共同整合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这些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得出结论。这样,在课程导入时的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就是突破难点,即动量定理的矢量性。通过刚才的几幅场景,学生很容易得出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和动量改变的方向是相同的。不过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想当然的以为物体受合外力冲量的就是物体末动量的方向或初动量的方向。为了使学生观察到与已有经验矛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选初动量和末动量方向相反的例子,最后发现它们也是相同的。所以师生得出结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合同。从分析动量定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到强调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以及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关于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根据教学生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弹力的知识,决大部分的学生会意识到作用过程是变力,自然学生就会意识到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这种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为了更好的理解动量定理,应用动量定理解决日常生活现象,教师选取了几个例子,通过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有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专家对本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五、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本节课较真实的创设了物理情景,学习者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采用\问题--猜想--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去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以求顺利实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从而积极建构起动量定理。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线为:实验激趣--提出问题--科学猜测--理论推证--实践检验--亲身体验--学以致用。

变演示实验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上“鸡蛋落地不破”为,本人在教学中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搜索更多关于: 动量定理说课稿(初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此次的参赛课题为《用动量的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选修3-5(新人教版)第十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用动量的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进而得出动量定理,然后介绍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释一些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其次,“动量定理”是本章一个重要的规律,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又为后面章节微观粒子的运动学分析做出良好的铺垫。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所以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指出,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