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近三年新课标I卷地理对比分析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37.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
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
3. 小角度切入,回归了生活实际,总体难度为中偏易,避免偏、怪、刁现象,有利于学生用基础知识体系作答。
例如: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4.等值线图精简化,去除无效干扰信息。提供信息与设问密切关联,减少无关性、误导性信息文字出现,提高学生做题效率。
例如: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三、对高考备考的几点启示
1、加强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从这三年的试题难度来看,平稳中有所变化,有较好的区分度。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年高考地理主干知识都是突出考查的内容。
2、重视能力的考核,降低了识记的要求。新课程高考强调的是四方面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改变了教学大纲背景下“识记是重要的能力组成部分”的能力要求,降低了高考中对学生识记的要求。
3、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在逐渐增加,在复习中一定要克服重自然地理、轻人文地理的倾向。
4. 平时检测命题时应做到“情境先行,知识后入”。高考试题在命制过程中通常是围绕某一情境展开,选择恰当的角度,渗透核心知识考点及能力意图,最后是信息文字的载体选择,尽可能与高考设问方式保持一致。
5. 课堂上多开展探究活动,倡导开放性思维,彰显新课标理念,这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6.要注重地理图表的积累,要做到心中有图。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将区域知识与系统知识的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区域发展知识积累和训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