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四篇课文分别是《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的高超技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则塑造了大作家的感人形象。本组的四篇课文不仅题材相同,而且特点鲜明:脉络清晰,语言平实,情感丰富。
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在练习3 的处处留心部分呈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和读读背背中的小诗《时间》所称赞的人物品质与前面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相似块。如果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我们不妨把这一单元主题定为“在名人故事中成长”。 二、学情分析:
本组的四篇课文不仅题材相同,而且特点鲜明:脉络清晰,语言平实,情感丰富。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向孩子们一一讲述,孩子们一读就能大致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我们老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孩子们的好奇心,那么我们该往什么方向引导孩子去思考呢?我想这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菩萨兵》抓住朱总司令的三句话反复研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从而理解题目为何叫“菩萨”兵的这一难点;《李广射虎》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三、四重点节走几个来回,抓住描绘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传神和生动;抓住李广随从感叹的情景,感受李广技艺高超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对李广神勇无比这一难点的突破;《少年王勃》以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为突破口,由此带动全文,使文本的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得到圆满的解决。 三、教学目标:
1. 明确本单元的人物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2. 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复述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背诵积累《塞下曲》、《少年王勃》的三、四自然段。 4.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学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 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菩萨兵》抓住朱总司令的三句话反复研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从而理解题目为何叫“菩萨”兵的这一难点。
4. 《李广射虎》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三、四重点节走几个来回,抓住描绘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传神和生动;抓住李广随从感叹的情景,感受李广技艺高超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对李广神勇无比这一难点的突破。
5. 《少年王勃》以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为突破口,由此带动全文,使文本的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得到圆满的解决。
课 题 7菩萨兵 课 时 2——1 主备人 吴秀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说说对兵的理解。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二、初读课文 是“菩萨兵”? 1、自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 地区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 译 糊涂 春耕 播下 动员 感激 平平展展 尽心尽力 多音字:挨 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分自然段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 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 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 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 朗读: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 交流 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7菩萨兵 课 时 2——2 主备人 吴秀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教学目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过渡: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个体学习。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朗读。 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