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识的变化。33 因此,这时反映女性的文学作品也多是优秀之作,虽然有时不免带有男性自身的主观意识和想象,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极多(包括新女性和悲剧性人物),这也反映在了教材课文的选编中,包括水生嫂、祥林嫂、鲁侍萍都入选了本套教材。
综合来看:教材中所呈现的各时代男性人物角色的数量远远多于女性,尤其是以古代社会为最。
2.3 对其他框架所选例文的性别视角分析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不仅包括了阅读分析与欣赏,更将口语交际和写作(包括应用文写作)列为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了更生动形容的讲解知识,教材中引用了许多案例,而通过分析这些案例,笔者发现有如下特点:
1.性别与职业的刻板化联系; 2.男女形象的对比强化了性别差异。
由于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的案例选择更注重职业和专业的相关性,因此,选择的案例除了经典范文的节选,还包括很多实用性很强的范例。在节选的经典范文中,除了《沙家浜》中突出了阿庆嫂的形象外,其余作品均为男性主角,职业涉及面极广,包括市长、作家、科学家、古代大臣、军官等等,通过他们机智而幽默的谈吐使学生明白如何流畅的交流和说话。如《晏子使楚》中晏子机智而敏锐,巧妙的化解了对方的难题,充分说明了听话和说话的重要性。推销员艾利森充分运用洽谈技巧,最终赢得了订单,表明了“合于伦理,出于至诚”的洽谈理念,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反观教材中有明确性别指向的案例中,售货员、电话接线员、售楼小姐、秘书及主持人,一些传统的销售人员均被定义为女性。
其中口语交际《应聘》中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田佳由于本身是女生及学历一般,找工作屡屡受挫,最后凭借自己诚实的好品质终于赢得了考官的赞赏从而面试成功的故事。案例本身的用意是在说明人首先要有一个好品质,但其透露出来的社会性别取向却十分明显,案例中有这样一句话:“甚至有些单位一看应聘的是女生,干脆一口回绝了”34,让学习本案例的学生觉得女生在求职时就是受歧视群体,只能依靠好品质或是努力勤奋才能有所得。而另外的一个案例则是某职业学校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张明在应聘时回答简洁利索、恰当得体,表现了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敏捷的特点。两种性别不同遭遇的对比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对将来从事职业的性别认知。
在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一位农村老妪形象,因其没有文化而与人口普查员的对话陷入僵局。还有作为顾客的城市老妪因不仔细而上当受骗,女性尤其 33
杨联芬.20世纪初中国的女权话语与文学中的女性想象.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17卷(总70期) 34
倪文锦,于黔勋.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3.
12
是老太太的形象成了“愚昧无知”的代名词。在“电话交谈”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无奈的女接线员,遇到男性消费者的无礼要求时,她只好委曲求全,最后只好挂掉电话以失败告终。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在选文中经常作为反面案例出现,用于纠正学生不当的言辞和行为。
在《复述》的案例选编中,案例一是一位智慧而伟大的父亲,他教会了眼盲的孩子如何来看待世界,看待自身。案例二则是《宝莲灯》的故事,一个男孩子如何成长成熟并解救母亲的故事。男性是伟大的,男孩的成长是要依靠父亲的引导及自身的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在编者列举这些案例时可能没有考虑到二者的深层联系,但如此的选文编排无疑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女性是怯懦的需要帮助的。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35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与基础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更注重的是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取得长足的进展。职业教育现今的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力求使学生能够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融入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但这种个体社会化却是带有性别差异的,据有关研究显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我国男女之间的性别工资差异日益加大,对职业选择的性别歧视也日益显示出来。在招聘会上,甚至有些单位明确表示只要男生,不要女生,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工种,这也导致了女生在选择专业上的局限性。下表统计了男女生对专业选择的不同理解。
表4:你认为男(女)生应该选择什么专业
专业 男生 女生 教育类 5% 12% 服务沟通类 22% 44% 工程技术类 61% 4% 艺术类 12% 40%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受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严重,认为女性天生就应该从事护士、幼儿教师、文秘、导游、服务行业等服务沟通类职业,男性天生就应从事机械维修、机电、计算机等职业。对专业选择性别取向极其明显,即使偶尔有一些反传统性别的选择出现,也只是个别想法,没有付诸实现。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男女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属性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种不公平也使许多中职女生在专业选择时充满了盲目性。中职女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和不得已性,已经影响了她们学习的动机。兴趣 35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三卷.
13
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它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兴趣”这个内因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同时女生对就业前景的不自信,加之入学后缺乏系统的女性教育课程,使她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这必然影响她们所有科目的学习。
男女生之间职业选择的不平等随之带来许多衍生问题,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进步,女性已经逐渐解放自我,能够独立生产劳动,参与社会分配,但古往今来形成的刻板印象,男女生来的生理差异,进而形成社会性的约定俗成,已经注定了中职男女生在涉足社会后面临的不同发展境遇。比如工作种类,像汽修、厨师等工作基本是拒绝女生的加入,而学前教育、护校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工作,男生也不愿意去做。再比如在招聘过程中男生优先的条件,也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尽管男女生同在同一专业学习,但毕业后所面临的出路却是不同的。人们习惯认为女生更适合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男生更适合做一些拓展性的工作,这是一些不可回避的印象。教材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的要求所选的例文却加深了女性的自卑,性别不平等这个社会印记已经烙印在了学生心中,“女生不如男生”的观念让每个中职女生都很彷徨。
2.4 对教参及助读系统的性别视角分析 2.4.1 教参指导文本阐释的开放度不足
教参是教材编撰者为了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理念和教材内容而编写的,而语文教参更侧重于阐释编写者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如果教参编写者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同样带有性别偏见的话,会影响教师对于文本内涵的判断,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学生会倾向于模仿教材中所表现出来的性别36 ,而在日常生活中,女生的依赖性和模仿性会更强,她们会不自觉的以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去理解主题和分析人物形象。如果教材中带有负面性别倾向的信息被老师不加分辨地传达,学生所接受的性别观念将是极其错误的。
教材中选择的文章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其思想性和知识涵盖量都是考虑因素之一,因此所选文章的思想内容极广,古今中外的文化观念包罗万象。但美玉却有微瑕,一部分文章在优美言辞和博大思想下却隐含着“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比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歪曲,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单一认识等等,这些关于女性的观念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认知,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不符合现代时代进程的,如果不带鉴别的全盘吸收将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文本性别观念的阐释呈现单一化和刻板化特点,如《项链》一文的课文分析中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作出了明确分析,指出十年的辛苦劳作是 36
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专题报告.美国中小学女生教育的缺欠中文版,1995.
14
她“为强烈的虚荣心所付出的代价”,而她更为可悲的是“她依然念念不忘那场让她风光一时的舞会“,她的“虚荣心是根深蒂固的”。《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一直是中学教材的入选篇目,在过去的理解中也一直以“虚荣说”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对作品的理解也是多样的,学生们正处于思想、观念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时期,如果一但形成了刻板的性别印象,他们会不自觉的将某些行为与特定的性别联系在一起,并将这种规律进行延伸,如女性就是爱慕虚荣,就是愚蠢等等,不利于男女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别差异。
教参应该是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助力,指导教师发现课文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并加以正确引导,而不能只是单纯的以教材为中心,只注重语文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
2.4.2 课文插图女性形象严重缺乏
课文的插图往往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知和认识,对于表现课文中的内容和场景,帮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考察教材插图中两性出现的频率是否平衡,也是呈现教材性别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教社教材中的人物插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章作者的照片或画像资料;一类是文章中人物和内容的图画。下面从这两类对课文中插图进行统计:
表5 课文作者的图像数量统计表
册数 数量 基础模块上册 基础模块下册 职业模块(文科) 职业模块(理科) 扩展模块 总计 男性作家插图 10 16 11 10 24 71 百分比 83% 100% 85% 91% 96% 92% 女性作家插图 2 0 2 1 1 6 百分比 17% 0 15% 9% 4% 8%
从统计中我们看到高教社中职语文教材中课文作者插图共出现77处,其中男性作家插图为71处,占总数的92%,女性作家插图为6处,分别是张抗抗、铁凝、毕淑敏(2处)、海伦?凯勒、宗璞,占插图总数的8 %。分析数据,男性作家插图数量远多于女性作家,并涵盖了国内国外,古今各时代不同的形象。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