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高考地理(江苏)试题解析与答案
2014年高考地理(江苏)试题解析与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解析:本组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题沿着行进路线有:山-小口-平旷等,可知为盆地。第2题 自然环境有溪-桃花-山-桑树-竹子;人文环境有路-屋舍-良田,这些地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地理环境。
答案:1 C 2A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l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3 -4题。
3.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和地球运动知识。第3题6月初因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丁处。第4题甲乙两点处于冬至点前后,位于同一纬度上。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冬至日前甲小于冬至日后的乙。甲地南半球昼渐长,乙地,相反。日地距离,甲较乙是远(1月初最最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方。 答案:3 D 于4 D
图3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 -6题。
5.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本组题考查冷锋过境时带来的影响。第5题沙尘暴形成的条件有风力强
劲,而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第6题M将受到冷锋过境的影响 ,气温下降,大风,阴雨天气,出现降水。 答案:5 B 6 C
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和地质剖面图的阅读能力。第7题中,M点处于向斜轴部的东翼,向斜岩层向下凹陷,所以选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剖面线是沿着向斜轴部延伸的,同一岩层的高度相等。 答案:7 B 8 A
图5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 -10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 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 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第9题要“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一是堰塞体河流沿岸地区,二是要分析堰塞体内有多少水体,带来下游的洪涝灾害会影响到那些地区,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分析。第10题考看图能力。乙位于山上海拔最高,丁位于堰塞体下游的河段,海拔最低。
答案:9 B 10 D
图6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 - 12题。
1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1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解析:本出题考查河流码头的区位选择。第11题河流码头从自然因素考虑,主要是水深不淤积泥沙。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泥沙。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有一公路通向高速公路,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答案:11 B 12 A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 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知识。第13题考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对污染物的影响。七月,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污染物向东可能漂向印度西海岸。第4题考查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能。“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以想到非洲的宝瓶树,我国西北的骆驼刺,地中海的硬叶林,是适应炎热干旱的气候。 答案:13 A 14 D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
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图8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
图回答15 - 16题。
15.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 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 16.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 的原因是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数据分析、归纳能力和区域地理。第15题对比分析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差异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出口的钢材、煤炭较多,金属矿开采为优势。第16题从影响贸易的因素和图上信息可以看出,地理位置临近,贸易形成的必要条件就是经济的互补性。
答案:15 C 16 C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7 - 18题。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