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⑷ 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答题的区域,进行概括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对应的地方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按照要求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文段作用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分析第①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2)细读第③—?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妻买回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知真相 (3)文中“我”判断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有哪些?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通过心理描写,写出“我”对猫咬死了鸟害怕责罚逃跑的确信。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永不”一词也体现了“我”态度的决绝。
【答案】 (1)写出了这只猫不招人喜欢,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2)猫常望鸟;鸟被咬死;猫被冤枉;“我”惩戒猫
(3)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②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③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B
【解析】【分析】(1)回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大家都不喜欢它”“连
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以看出,这只猫不招人喜欢,为后文它被冤枉埋下伏笔。
(2)从“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可以概括出:猫常望鸟;从“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可以概括出:鸟被咬死;从“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可以概括出:猫被冤枉;从“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可以概括出:“我”惩戒猫。
(3)从“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即可直接提炼出答案。
(4)B.错在“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应该是: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的羞愧和悔恨。故选B。
故答案为:⑴ 写出了这只猫不招人喜欢,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⑵ 猫常望鸟 ; 鸟被咬死 ; 猫被冤枉 ; “我”惩戒猫
⑶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②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③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⑷ B
【点评】⑴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开头的作用。记叙文开头的作用主要有: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阅读趣。⑵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
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⑶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再进行筛选概括。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有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不过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②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shèn( )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了。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⑦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也有读者的爱。 (1)在第④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èn________下楼
(2)文中哪些事能体现爸爸教育孩子的独特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包容我们。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我因向日葵一事被误解逃学,爸爸鼓励我重返学校。 (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段加点词语“轻描淡写”的含义。 (4)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是一个淘气、聪明、爱读书、想象力丰富、自尊心强的孩子。 B.“我”爱读书,“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小说《红岩》。 C.文章标题“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我”的爸爸用温和、宽容、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