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者:李奎文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9期
摘 要: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师的人格修养魅力、挖掘教材中蕴涵人格教育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多边活动等方面谈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健全人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要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首先教师自己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只有教师为人师表,做好表率,才能让学生信服。中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扎实的语文功底、开放的大语文观、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更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和宽容、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他人要热情有礼,对待困难要勇于挑战,乐观向上,做到言行一致,拥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在课堂上的讲述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感染、被吸引,从而深刻地、长远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人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我们要精心挖掘,教材中不乏有抒发爱国情感的篇章,有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有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的准则。我们要让这些优美的人格要素成为健全学生人格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熏陶和净化。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从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教材中有很多优秀人物的范例,有民族英雄,有爱国志士,有革命先烈,还有爱国科学家,这些模范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给青少年树立了榜样,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让学生感受先辈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