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一三八、11.(2分)(D) 12.(4分)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13.(4分)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5分)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一三九、(12山东威海)
8、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期年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一三九、8、①偏爱 ②满一年(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9、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10、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
一四0、(12湖北荆州)
7.(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8.(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9.(2分)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10.(2分)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___ 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一四0、7.A 8.B 9.(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
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10.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一四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12-14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一四一、12.(3分) (1)接受 (2)长,此指身高 (3)仔细、详细
13.(4分)
(1)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 (2)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14.(1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2分)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一四二、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三段)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
一四二、6. 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