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1)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7:39:10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1)

班别: 姓名: 自评:

第一课:<<桂林山水>>

1、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甲”的意思是( ).每一句与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加一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文中“观赏”可换成哪些词语?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自然段如何分层,分层的依据是( )

(2)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这段话写的是(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用了( )的写作手法。 (3)这一段话中运用了( )、( )两种修辞手法,排比的使用使文章更加( ),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更加( )、( )。

(4)最后一句话,写出了漓江水的( )的特点,写作手法是( ) (5)摘录一句你喜欢的句子: 你喜欢的原因是: (6)仿照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写一句话。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可分( ),分层的依据是( )

(2)桂林山的特点是( )( )(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课文用了( )的写作手法。

(3)桂林山的奇表现在:1、( )2、( )。为了说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者把桂林的山比作( )、( )、( )。

罗列的意思是:( )

(4)桂林山的秀表现在:( )。 为了说明这一特点,作者把桂林的山比作( )、( )。 (5)桂林山的险表现在:( )。“兀立”的意思是:( ),为了说明这一特点,作者用了( )的修辞手法。 5、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倒.映( ) 迷蒙.( ) 画卷.

( ) (2)这样的山是指( ),这样的水是指( )。

作者眼中的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是怎样的呢?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句话中的引号表示( ),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是 6、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在括号里填入序号。

甲:A天下第一位 B居第一 C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 D手指和脚上

的角质硬壳 E起保护作用的武器装备 (1)1894年是甲子年。( ) (2)敌人丢盔弃甲。 ( ) (3)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字。 ( ) (4)桂林山水甲天下。( ) (5)弟弟很害怕让爸爸剪指甲。( )

荡:A动摇、摆动 B无事走来走去 C洗 D全部搞光 (1)日本鬼子曾在冀中平原进行过大扫荡。( ) (2)那美妙的曲子荡涤人们的心灵。( ) (3)我们摇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 )

(4)他经常一个人游荡在大街上。( ) 6、同位间默写生字词,出形近字练习。

7、把这一课的四字词语、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写下来。 四字词语:

多音字(重点的):

近义词、反义词:

第二课:《林海》

1、林海的写作顺序是( ),具体地说先写( )、再写( ),然后写( ),最后写( )。2、在课文第二部分具体写了林海的( )、( )、( )。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 )。

(2)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 ),秦岭的特点:( ),课文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用了( )的写作手法,用了( )的修辞手法,文中( )把大兴安岭当作( )来写。

(3)“看不完”说明( ),“看不厌”说明( )。 (4)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4、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写了( )

(2)这两个自然写的写作顺序是( ),先写了林海的( )多和( )多,这是从面上写,然后写了( )和( ),这是从点上写的。 5、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写了( ) (2)写近义词。

打扮( ) 空隙( ) 缺乏( ) 隐藏( )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

(4)这段话写了“林中花”,作者先写野花( ),再写野花( ),最后写小野果可以( )

6、找出文中两中反问句,抄下来并改成陈述句。

(1) 改为陈述句: (2) 改为陈述句: 7、同位间默写生字词,出形近字练习。

8、把这一课的四字词语、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写下来。 四字词语:

多音字:

近反义词: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2)

班别: 姓名: 自评:

第三课:《古诗三首》

1、默写三首古诗,同位互相批改。(包括作者、朝代)

2、(1)本课三首古诗全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墨梅》

突出了梅花( );《竹石》突出竹子

( );《石灰吟》突出了石灰

( )的特点。

(2)三首诗的作者都是凭借物的特点,抒发自己的( )。这种写法叫

( )

3、摘录两首课外的咏物言志诗。

第四课:《开国大典》

1、课文按( )顺序来写的,先写了( ),再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2、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给带点字标音

直奔.会场( ) 旗杆.( ) 首都.( ) 排山倒.海( ) 外宾.( ) 擎.

着( ) (2)这一段话中的比喻句是

把( )比作( )。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3、读课文十二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写了( )

(2)参加阅兵的有( )、( )、( )、( )。表了现了作者

( )的心情。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3)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 )

5、在原句修改病句。

(1)听了雷锋叔叔的事迹,受到深刻的教育。

2)同学们撑着雨伞和书包上学去。

(3)昨天早晨,大风刮了整整一天。

(4)他不了解情况,就果断地下了结论。 6、同位间默写生字词,出形近字练习。 7、把这一课的四字词语、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写下来。 四字词语:

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

“自尊心”是由于( )引起了,“虚荣心”是因为( )而来的,因此,作者说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母亲”端走了那盘沙果,是保护了作者的( )。 7、听写这一课的生字词。

8、抄写这一课的四字词语、以及图解字典中的近反义词。

第六课:《荔枝》

1、这一篇文章写了( ),表现出( )。 2、多音字开花。(自己标音,自己组词)

剥 处 藉 薄 舍 蒙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1)临:A将要、快要 B靠近、对着 C来到、到达 D照着字画摹仿学习 临别之前( ) 身临其境( ) 面临考验( ) 欢迎光临( ) 居高临下( )

(2)“深”的意思有:A程序高,难懂 B颜色重 C跟“浅”相反。 海水很深。( ) 这篇文章很深( ) 这块布的颜色很深。( ) 3、写近义词

孤零零( ) 滋味( ) 清晰( ) 鲜明( ) 妥帖( ) 延续( ) 依旧( ) 珍贵( ) 慰藉( ) 4、写反义词。

昂贵( ) 欢喜( ) 清晰( ) 善良( ) 勤俭节约( ) 5、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找出写母亲动作神态的 的从中你体会到: 6、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 解释词语:“齐头并进”: 四字词语:

近反义词:

第八课:《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1、解释下面词语:

诞生: 繁衍:

2、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 听广播 打电话拉OK 3、同位间听写

4、抄写四字词语、近反义词、多音字。

发传真听CD 看VCD唱卡

搜索更多关于: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1) 班别: 姓名: 自评: 第一课:<> 1、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甲”的意思是( ).每一句与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加一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文中“观赏”可换成哪些词语?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自然段如何分层,分层的依据是( ) (2)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这段话写的是(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用了( )的写作手法。 (3)这一段话中运用了( )、( )两种修辞手法,排比的使用使文章更加( ),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更加( )、(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