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模拟试题- 招考通 - 江苏第一招生考试门户,真诚伴您
作者简介:田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中学历史研究会理事。常年来一直从事高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和辅导工作。根据今年高考大纲和近年来江苏历史高考的变化趋向,结合多年的高复经验倾力打造了本套试题,希望对你的历史学习有较大帮助。
高三模拟试题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田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秦朝创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其特点是 ①官员实行俸禄制 ②官位概不世袭 ③通过科举考试选拔 ④选官不问身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唐朝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该诗反映的制瓷技术最早出现在 A.东汉 B.北朝 C.唐朝 D.两宋
3.外国有个迈克尔·哈利迪教授悬赏6.4万美元征求一个答案:中国为什么没有工业革命?你若应征,提供的答案应包括
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②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③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④封建土地国有制长期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不能从右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认识到“师夷长技”的重要性 C.洋务派打出了“自强”的旗号 D.揭开了“断发易服”改革序幕 5.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 第一批赴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门前合影 进步为补偿的”。若以甲午战争为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资本主义入侵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洋务运动在战争中彻底破产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7.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关这一土地路线实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C.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8.1949年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称“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中山先生遗志”是指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消除两极分化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9.右图是苏州工业园区,符合这一开放类型特点的评价是 A.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B.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知识密集 C.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D.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 “突破口” 10.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终于实现了“三通”,结束了长达多少年的两岸隔绝状态?
A.113年 B.63年 C.59年 D.29年
11.对右图最准确的评价是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街头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列强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对此有一些评价,你认为这些评价的立足点分别是 ①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③激起亚非拉人民强烈反抗 A.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14.独立之初的美国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行三权分立制 D.建立政党政治 15.《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是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二者都
A.抨击了分配不公现象B.挑战了传统观念 C.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16.以下是历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A B C D
17.在某人的葬礼,被人赞到“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做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的“某人”应该是 A.雨果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海明威
18.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19.在1970年在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人们可能听到或看到的是 ①互联网已在美国诞生 ②苏联的赫鲁晓夫正在进行改革 ③欧共体国家组团参展 ④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你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是
图一 布雷顿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 图二 欧盟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发展 B.世界经济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展与变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 21.以下各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论述“君”、“民”关系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③“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
材料二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下事上(皇帝)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结合材料简述该理念的内容。(4分) (2)概述材料二内容的作者、主要思想及目的?(3分)
(3)材料三的思想与材料二的思想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二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
材料三 1950年4月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签订后,当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
材料四 2009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3.9%,其中出口12000亿美元,下降16%,但目前出口总量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国家统计局公告 回答:
(1)分析造成材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1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12——19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并说明形成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及其原因。(3分) (4)依据材料四概述我国2009年进出口贸易的有关情况,并扼要分析原因?(4分) (5)结合以上材料,你对发展对外贸易得到那些启示?(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