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0 - 梁板结构(参考资料) - 图文

10 - 梁板结构(参考资料)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9:20:54

由于主梁的自重所占比例不大,为了计算方便,可将其换算成集中荷载加到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内。所以从承受荷载的角度看,板和次梁主要承受均布线荷载,主梁主要承受集中荷载。

(a)板、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计算范围(b)板计算简图(c)次梁计算简图(d)主梁计算简图

图1-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简图

3.计算跨度

梁、板的计算跨度是指在计算弯矩时所采用的跨间长度。从理论上讲,某一跨的计算跨度应取该跨两端支座处转动点之间的距离。

(1)当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两支座反力之间的距离,即:中间各跨取支承 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边跨由于端支座情况有差别,与中间跨的取值方法不同, 如图1-6所示:

图1-6 按弹性理论计算的计算跨度

1)当板、梁边跨端部搁置在支承构件上

中间跨:l0?ln?b (板和梁) (1-1)

babh??ln1??2222 (板) (1-2) 边跨:

babl01?ln1???1.025ln1?222 (梁) (1-3)

l01?ln1?2)当板、梁边跨端部与支承构件整浇时

中间跨:l0?ln?b (板和梁) (1-1)

5

边跨:

式中 ln、ln1——为板、梁中间跨的净跨长、边跨的净跨长; a——为板、梁端部支承长度;

b——为中间支座或第一内支座的宽度; h——为板厚。

(2)当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则由塑性铰的位置确定,如图1-7所示。

l01?ln1?ba?22 (板和梁) (1-4)

ln ln

b

ln

l0= ln

l0= ln+b/2 l0= ln+b/2+h/2

图1-7 按塑性理论计算的计算跨度

梁、板计算跨度的取值方法见表1-1 。

表1-1 梁、板的计算跨度 l0?ln?a?ln?h (板) 两端搁置 l0?ln?a?1.05ln (梁) 按 单 跨 l0?ln?a/2?ln?h/2 (板) 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弹 l0?ln?a/2?b/2?1.025ln?b/2 (梁) 性 l0?ln (板) 理 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l0?lc (梁) 论 计 l0?ln?a?ln?h (板) 算 两端搁置 l0?ln?a?1.05ln (梁) l0?ln?b/2?a/2?ln?b/2?h/2(板)多 跨 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l0?ln?b/2?a/2?1.025ln?b/2 (梁) l0?lc (板和梁) 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按 塑 性 理 论 计 算

多 跨 两端搁置 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l0?ln?a?ln?h (板) l0?ln?a?1.05ln (梁) l0?ln?a/2?ln?h/2 (板) l0?ln?a/2?1.025ln (梁) l0?ln (板和梁) 6

注:l0——板、梁的计算跨度; lc——支座中心线间距离; ln——板、梁的净跨; h—板厚;a—板、梁端搁置的支承长度; b—中间支座宽度或与构件整浇的端支承长度。 4.荷载取值

(1)楼盖上的荷载有恒荷载和活荷载两类

恒荷载包括结构自重、构造层重和固定设备等。活荷载包括人群、堆料和临时设备等,对于屋 盖还有雪荷载和积灰荷载等。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0S?R (1-5)

R?R?fc,fs,ak,????R??? (1-6)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7)

ψci——第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其值不应大于1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i?2S??GSGk??Q1SQ1k???Qi?ciSQikn (1-8)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G:

①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②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飘浮验算,应取0.9。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Qi:

①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②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为0 。 (3)折算荷载

上述将与板(或梁)整体联结的支承视为铰支座的假定,对于等跨连续板(或梁),当荷载沿各跨均为满布时(如只有恒载),是可行的。因为此时板或梁在中间支座发生的转角很小(θ≈0),按铰支简图计算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小。但是,当活荷载隔跨布置时,情况则不相同。现以支承在次梁上的连续板为例来说明。如图1-8(a)所示的连续板,当按铰支简图计算时,板绕支座的转角θ值较大。实际上,由于板与次梁整浇在一起,当板受荷弯曲在支座发生转动时,将带动次梁一起转动。同时,次梁具有一定的抗扭刚度,且两端又受主梁约束,将阻

‘止板自由转动,使板在支承处的转角由铰支承时的θ减小为θ,如图1-8(b),使板的跨内弯矩有所降低,支座负弯矩相应地有所增加,但不会超过两相邻跨满布活荷载时的支座负弯矩。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次梁与主梁之间。为了使板、次梁的内力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际,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考虑到板、次梁在支承处的转动主要是由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产生的,因此比较简便的修正方法是在保持总荷载不变的条件下,增大恒荷载,减小活荷载,即在计算板和次梁的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如图1-8(c)所示,由于次梁仅一侧板上有活荷载而

‘产生的板的支座转角θ减小到θ ,相当于考虑次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i?1S??GSGk???Qi?ciSQiknqqq??2 ;2 (1-9) 连续板

q3qg??g?q??4 ;4 (1-10) 连续次梁

g??g?

7

式中 g 、 q——单位长度上恒荷载、活荷载设计值;

g?、q?——单位长度上折算恒荷载、折算活荷载设计值。

当板或梁搁置在砌体或钢结构上时,则荷载不作调整。

a)理想铰支座的变形 b )支座弹性约束时的变形 c)采用折算荷载时的变形 图1-8 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1.2.3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方法的内力计算

1. 1. 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楼盖所受荷载包括恒荷载和活荷载两部分,其中活荷载的位置是变化的。 对于单跨梁,当全部恒荷载和活荷载同时作用时将产生最大内力;但对于多跨连续梁的某一指定截面,当所有荷载同时布满梁上各跨时引起的内力未必为最大。欲使设计的连续梁在各种可能的荷载布置下都能可靠使用,就必须求出在各截面上可能产生的最不利内力,即必须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如图1-9所示为五跨连续梁在不同跨间布置荷载时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从中可以看出内力变化规律。例如当活荷载作用在某跨时,该跨跨中为正弯矩,邻跨跨中为负弯矩,然后正负弯矩相间。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不同组合后的效果,可以得出连续梁各截面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

(1)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本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2)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本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其左右邻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或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

然后隔跨布置。

图1-9 荷载不同布置时连续梁的内力图

8

搜索更多关于: 10 - 梁板结构(参考资料)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由于主梁的自重所占比例不大,为了计算方便,可将其换算成集中荷载加到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内。所以从承受荷载的角度看,板和次梁主要承受均布线荷载,主梁主要承受集中荷载。 (a)板、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计算范围(b)板计算简图(c)次梁计算简图(d)主梁计算简图 图1-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简图 3.计算跨度 梁、板的计算跨度是指在计算弯矩时所采用的跨间长度。从理论上讲,某一跨的计算跨度应取该跨两端支座处转动点之间的距离。 (1)当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两支座反力之间的距离,即:中间各跨取支承 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边跨由于端支座情况有差别,与中间跨的取值方法不同, 如图1-6所示: 梁 图1-6 按弹性理论计算的计算跨度 1)当板、梁边跨端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