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
有感情地齐读全词,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齐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分析典故、抓住意象特点、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把握词人感情的方法。并通过归纳总结,明确了诗词鉴赏关于表达技巧这一类问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技巧。学以致用,在沐浴英雄高尚品质的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为之高歌。 六、作业布置:
⒈完成《课时训练》并预习下文。
⒉读下面一首唐诗,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提示:⒈指出表现手法。⒉结合诗句阐释。⒉收到效果,传达情感。 明确:
答:⑴这首诗使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指出表现手法)
⑵通篇使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来到与世隔绝之地,被渔郎无意中发现,请求他“不足为外人道”。(结合诗句阐释)
⑶典故使用,含蓄而贴切的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志向。(作用及情感)
注:本课教案配有多媒体课件。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的第二篇文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