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抽油泵用途及分类
(二)抽油泵的运输和储存 1. 抽油泵的运输和储存
(1)运送抽油泵时,应防止抽油泵受机械损伤。抽油泵与抽油泵之间或抽油泵与其他物体之间碰撞所造成的弯曲、划痕、压痕等都有可能影响抽油泵的使用质量,甚至造成整台泵报废,为此要特别谨慎。
(2)用卡车运抽油泵时,有包装架的抽油泵,包装架摆放要平稳,并使泵不要接触包装架以外的物件。对单台泵,应将其放在3个或3个以上高度相同的支撑点上,当泵较长,泵端悬空超出1.5m时,应设置支架,运送时(不论单台或有包装架的抽油泵)泵或包装架应捆绑固定在车厢或支架上,以防止在运送中跳动,造成不应有的弯曲变形。
(3)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止柱塞串出泵筒的措施,如使用连接可靠的护帽或将柱塞头部拉出来,用铅丝与泵筒上部油管接箍捆牢。在装车时,还应将抽油泵上部油管接箍朝车头方向摆放,以防泵筒内零件掉出车外。
(4)运送时,所有泵的开口端必须包扎,防止砂子、灰尘等污物进入泵筒。
(5)在短距离人力搬运时,搬运人员最好不少于3人,并沿全长均匀分布,要轻拿轻放,防止掉落、振坏或碰伤。
(6)起吊时应按包装架上设计的吊装位置起吊。单台吊运时,应使用长度为泵筒长度一半的横担起吊。整个起吊过程均应轻起轻落。
(7)抽油泵应在干燥的库房内存放,严禁长期在室外放置。短时期在室外存放时,要特别检查两端开口处所带护帽及包扎是否牢固,同时还要采取防晒、防雨、防潮措施。
(8)对带有包装架的抽油泵,应放置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存放时不要把包装架拆开。 2. 抽油泵下井前的准备及下井操作 (1)下井前的准备。
①抽油泵下井前必须检查泵上的出厂标记、规格、冲程,确定与应下井的抽油泵相符。 ②验证产品出厂合格证或检修合格证。 ③按上扣扭矩要求,拧紧各螺纹联接处。
④按抽油泵的试验项目,逐一进行试验,并做好记录。 ⑤按运输要求将抽油泵运到井场。
⑥进行下泵作业的井场,井口周围应保持清洁,以免砂石或异物在下泵过程中掉入井内,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⑦待下井的油管内外表面和抽油杆外表面必须无油泥、砂、蜡和污垢等赃物。 (2)下井操作通则。
①下泵时应进行最终检查,以确信护帽、堵头及防护缠扎物全部被拆除。
②抽油泵是配合较精密的井下设备,下泵和起泵作业时,应倍加小心、谨慎。不得用管钳夹紧泵筒。 ③泵筒长度大于5m者,下井起吊时,应采用专用吊卡。
④下泵当中要使用抽油杆扶正器时,其最下面的扶正器安装应尽可能靠近抽油泵,以保证泵和柱塞的对中,从而减少柱塞的偏磨。
⑤当下井的泵快接近液面时,要放慢下井的速度。
⑥抽油泵在井下工作期间,必须进行周期性检查(检查周期视各油井具体情况而定)。检查内容包括产液量变化,井下设备使用情况等,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记在该泵的档案卡上。
⑦当抽油泵在井下产液量明显减少,或发生其他故障,通过地面措施仍不出液时,应将泵及时起出进行检查分析,并将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办法及时记在档案卡上。
(3)各种标准抽油泵的下井操作。 ①管式抽油泵。
a. 可打捞式管式抽油泵。
将下端联有固定阀固定装置的泵筒总成,通过上部油管接箍直接连接在油管柱下端,随油管柱下到井下预定的泵挂深度处。
将下端联有固定阀打捞装置的柱塞和通过丝锥式打捞头联接的固定阀总成一起随抽油杆柱下入井下抽油泵泵筒,直到固定阀总成在固定阀固定位置(支撑套)中就位。反向旋转抽油杆柱,使丝锥式打捞头从固定阀罩的母螺纹中旋出为止。向上提起柱塞,按规定方向调整防冲距和冲程。
当需取出固定阀时,可使柱塞下行,使打捞头与固定阀罩上端面接触。正向旋出抽油杆柱,使打捞头的螺纹旋入固定阀的螺孔中,然后向上提动柱塞,即可把固定阀打捞出来。
b. 不可打捞式管式抽油泵。
将下端联有固定阀的泵筒总成,通过上部油管接箍直接联接在油管柱下端,随油管柱下到井下预定泵挂深度处。
将柱塞总成随抽油杆柱下入泵筒内,直至柱塞进油接头下端面与固定阀罩上端面接触,然后向上提起柱塞,按照常规方法调整防冲距和冲程。
当需要检泵时,应依次提出全部油管,随后提出抽油泵送检。
②杆式抽油泵。
因杆式抽油泵是以整体下入油管内的,所以凡是要下入杆式抽油泵的油管,在下井前必须用规定尺寸的通径规,对每根油管进行检查,以防止因油管弯曲、压扁而下不去杆式抽油泵。在下油管柱时,需在预定的泵挂深度处,把泵支撑装置预先联接在油管柱中。
下泵时,把杆式抽油泵的阀杆异径接头联接在抽油杆柱下端,把抽油杆吊卡固定到这根抽油杆的上端,提起抽油杆将泵下入油井油管中。当泵上的固定装置进入预先联接在油管柱上的泵支撑装置,并正常锁住定位后,向上提柱塞,按常规方法调整防冲距和冲程。
为保证杆式泵固定装置在泵支撑装置上可靠锁紧,到位的泵在泵支撑装置处墩击2~3次,但力量不可太大,以免损坏抽油泵。
(三)抽油泵的维修 1. 抽油泵的基本维修程序
正确地对抽油泵进行维修,可使已服役过的抽油泵多次重复使用,从而为用户节省大量购新泵的费用。 抽油泵的维修间应有油泵清洗、泵筒矫直、泵筒研磨、抽油泵试验设备和清洁的操作场地,应具有装卸泵的专用工具和检测的专用工具,还应有运输抽油泵的工具、吊具和存放抽油泵及其零件的台架。
抽油泵的基本维修程序:
(1)从井场拉回的抽油泵在进入室内维修间前,应先在清洗区用蒸汽清洗设备,将抽油泵的外部的结蜡、油污、泥砂彻底清洗干净。
(2)卸掉泵筒总成上的配件,将其浸泡在清洗剂中。 (3)抽出柱塞,如有阀杆,应用阀杆水平支架,以防变弯。
(4)卸掉接头及阀罩,取出阀球和阀座,清洗干净,仔细检查有无损伤和密封面情况,然后把这些零件浸泡在清洗剂中。
(5)用一根头部带有软布的杆子通入泵筒,擦净泵筒内表面,必要时还要用砂布打磨掉在泵筒内表面的沉积物。用气动测量仪测量泵筒内径,如内径最大尺寸差大于0.005mm,内孔应进行研磨。将内外径清洗干净的泵筒放在矫直机上,检测泵筒直线度,如超差,要进行矫直。
(6)清洗柱塞,检查外径尺寸、圆度。
(7)泵筒和柱塞检测结果应有记录备查,根据检测情况作出能否继续使用的决定。 (8)检查阀罩的螺纹、密封面和内孔导向筋是否损伤,判断能否继续使用。 (9)检查所有配件的螺纹和密封面有无损伤,判断能否继续使用。
(10)凡判断不能使用的零件应单独存放,进行隔离,并用合格的新配件替换。 (11)可用的旧泵阀总成或新换的泵阀总成,在重新组装前都必须进行真空度试验。 (12)填写更换件清单,填写好检测报告。
(13)按顺序,分组件组装(泵筒总成、柱塞总成、固定装置总成等)。组装时螺纹表面上应涂丝扣油,并按规定的扭矩上紧有关螺纹。
(14)泵筒与柱塞的配合面上涂上足够的润滑油。
(15)按抽油泵的试验项目,逐一进行试验,并做好记录。 (16)抽油泵试验合格后,按要求入库存放。 2. 管式抽油泵的维修拆卸 (1)泵总成的拆卸。
①对抽油泵的外部作彻底地清洗。
②选择合适的衬瓦安装在摩擦台钳上,用一台摩擦台钳夹紧泵筒下部外径,泵另一端支撑在另一台摩擦台钳上。
③用摩擦钳夹紧泵下部的油管接箍,再用另一把摩擦钳卸下支撑套。 ④用摩擦钳夹紧下部加长短接,卸下油管接箍。 ⑤用摩擦钳夹紧下部的泵筒接箍,卸下下部加长短节。
⑥用摩擦台钳夹紧泵筒上部外径,再用摩擦钳夹紧上部的加长短节,卸下上部油管接箍。 ⑦用摩擦钳夹紧上部泵筒接箍,卸下上部加长短节。 ⑧用摩擦钳卸下泵筒上下部的泵筒接箍。 ⑨彻底清洗所有零件。 (2)柱塞总成的拆卸。
①对于柱塞及固定阀总成外部做彻底清洗。
②用合适摩擦台钳夹紧柱塞上部,用钩扳手卸下柱塞上部出油阀罩。 ③将阀座、阀球从上部出油阀罩中取出。
④松开摩擦台钳,移动柱塞,让摩擦台钳夹紧柱塞下部出油阀罩,用方扳手卸下固定阀打捞装置。 ⑤用摩擦台钳夹住柱塞下部外径,用方扳手卸下柱塞下部出油阀罩。 ⑥将阀座和阀球从下部出油阀罩中取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