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张家港十二五规划纲要 - 图文

张家港十二五规划纲要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7:50:39

作业区组成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改建加固薄弱江堤、码头和护坡,维持并改善福南水道的通航条件,全力配合做好双涧沙守护工程建设工作,严格控制水厂取水口段岸线的开发利用。扩大陆域纵深,充分挖掘港口码头潜力,提高使用效率。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建设多部门、多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万标箱。

——增效挖潜铁路枢纽港资源。狠抓四项核心工程: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好铁路干、支线和站点体系、铁路枢纽港与公交等其它交通工具的换乘体系,使铁路与港口、城镇和产业园区无缝对接;二是做好基于交通格局调整的内外空间格局优化规划,使城市空间发展与铁路枢纽实现无缝对接,在空间上保证铁路枢纽带动效应的最大化;三是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好服务于铁路枢纽,能够充分发挥枢纽带动功能的商务园区、物流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探索面向长三角的高密度、宜步行、公交优先、混合功能的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打造以研发、商务、办公、商贸、物流、服务外包、人居等服务功能为主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商务新城,实现城市功能、产业结构与枢纽发展需求高度吻合;四是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好铁路枢纽区域的城市景观,打造彰显张家港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城市新门户。

——强化港城联动。加快港口、铁路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公路、水运、铁路、管道网络化多式联运体系。鼓励和引导临港、枢纽周边服务业深度发展和创新发展,促进港口、铁路枢纽功能多元化,实现金融、商务、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与港口、枢纽功能的网络式互动。推动外资从临港工业扩展到科研创新产业。加快金港港区、塘桥枢纽区的城市化进程,提升港口、枢纽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和培养港口、枢纽业务所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以支撑港口、枢纽发展的高端服务需求。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独特的政策优势,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现代

24

物流、重型装备、冶金、精细化工等临港型产业基地。创新港城管理模式体制,促进港城功能融合,使港和城在经济、文化和空间协同发展。与沿江、沿海各港口实施更紧密的合资、合作,实现“抱团发展”。

第六章 打造富民惠民体系

第一节 完善长效富民机制

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安为基、民强为要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群众在增收、就业、创业、保障等方面的新发展。

——促进群众增收。全面落实利民惠民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适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实施工资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增长制度。研究制定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增长缺少长效支撑的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提高帮扶效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建立产业增收、财产增收、创业增收、政策增收“四位一体”的农村居民长效增收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2%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2.6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1左右。

——扩大劳动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建立政府对就业投入的保障机制,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就业促进体系,加强城镇职工与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施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鼓励自主创业。改善创业投资环境,加大对农村居民创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帮助群众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做强物业,全面推进“三大合作”建设,规范扶持富民合作社,进一步强化物业富民。

25

第二节 提升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

——完善高水平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期末,社会保险和城乡养老人员社会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无房居民、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其它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扩大保障面,提高保障标准,创新保障形式,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面解决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探索科学的养老模式,营造和谐养老氛围。到“十二五”期末,建成标准化、现代化养老服务网络,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水平。

——强化社会服务。大力发展民办社会服务组织,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管理社会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和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现本市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完善“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加强弱势群体能力建设,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大力实施残疾人阳光关爱工程,建设高标准残疾人服务网络和服务信息平台。有序推进适当普惠的殡葬服务。完善工会、妇联、残联、老龄协会等群团组织的职能。创新服务和维权机制,减少乃至消除社会歧视和社会排斥。

第三节 建设文化强市和教育强市

——构建覆盖城乡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强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加快构建

26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升级市镇两级现有设施,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探索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八个一”工程管理长效机制,“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活动设施面积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创新媒体宣传,大力发展网络媒体、手机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完成高清全台网、新闻直播室等一批标志性技术改造工程,开发发展信息服务和高清、互动点播等增值业务。强化对外宣传,不断提高我市的城市美誉度。坚持“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长江文化、河阳文化、暨阳文化、东渡文化、香山文化、沙上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影响力深远的优秀作品、名牌栏目、文化节庆品牌和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加大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创新提升文化开发利用水平,努力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系统化。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市场。建立有利于引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

——建设高位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打造教育强市。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统筹发展。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和财政投入,确保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年增长率不低于10%。深入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全力提升师资水平,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到2015年,力争在苏州市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主要教育指标超过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教育综合竞争力领先国内同类城市,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先导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示范区、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的模范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以切实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为主线,将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建成科技服务及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园区。加快整合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电大)和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职教中心)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

27

搜索更多关于: 张家港十二五规划纲要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作业区组成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改建加固薄弱江堤、码头和护坡,维持并改善福南水道的通航条件,全力配合做好双涧沙守护工程建设工作,严格控制水厂取水口段岸线的开发利用。扩大陆域纵深,充分挖掘港口码头潜力,提高使用效率。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建设多部门、多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万标箱。 ——增效挖潜铁路枢纽港资源。狠抓四项核心工程: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好铁路干、支线和站点体系、铁路枢纽港与公交等其它交通工具的换乘体系,使铁路与港口、城镇和产业园区无缝对接;二是做好基于交通格局调整的内外空间格局优化规划,使城市空间发展与铁路枢纽实现无缝对接,在空间上保证铁路枢纽带动效应的最大化;三是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好服务于铁路枢纽,能够充分发挥枢纽带动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