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学科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学科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们情感的成长,在教学中应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挖掘 利用 德育素材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对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可见德育渗透应用于英语课堂势在必行。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德育教育即积极的情感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德育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但是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
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相互关爱的情感教育的洗礼!教师要以德示范,从而进行德育教育。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深深地认识到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外,还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发现德育因素,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一、讲文明、讲礼貌──“Sorry”,“Thankyou”不离口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多多少少的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Sarah,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Zoom和Zip约好8:00去动物园,可是Zip等到8:30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